上一回咱們說到,紅軍的反攻號角已在莫斯科城外吹響。前線收複了大片失地,斯大林和朱可夫都相信,這場勝利,不該隻止步於驅敵,而應邁向徹底的粉碎。而朱可夫,他的目光,已經盯上了地圖上那個凸起的“尖角”——勒熱夫。他想在那兒給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包個“超級大餃子”。可餃子餡兒太硬,包餃子的皮兒又不夠長,結果呢?勒熱夫突出部沒啃下來,反而成了個血肉磨坊,蘇軍自己也崩掉了好幾顆牙。
但斯大林同誌的“戰略大棋盤”上,可不止勒熱夫這一個“眼”位。他老人家下一盤棋,講究的是“東西南北中,發財碰紅中”,哦不,是“多點開花,遍地結果”!就在勒熱夫的雪原與廢墟中,紅軍的合圍計劃正在泥濘中搏殺,士兵們用刺刀和凍得發硬的黑麵包互相“問候”的時候,在更北邊的列寧格勒方向,一場同樣雄心勃勃、也同樣充滿了悲壯色彩的“鉗形突擊”,也已經悄然展開了。
沃爾霍夫方麵軍的第2突擊集團軍,正奉命穿越冰封的森林與危機四伏的沼澤,像一把磨得鋥亮的冰刀,準備直插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軟肋”——柳班地區的後方。蘇軍最高統帥部的算盤打得劈啪響:你們德國人在勒熱夫牽製我主力是吧?那我就在你們的北方捅個大窟窿!如果能同時在北線和中線都給德軍包上幾個大餃子,那這場“冬日連環包圍戰”打下來,說不定1942年的夏天,紅旗就能飄揚在柏林國會大廈頂上了!
可惜啊,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骨感得能把北極熊給硌瘦了。在北方那片白雪皚皚、林海茫茫的冰封世界裡,第2突擊集團軍的將士們很快就會發現——凶悍的德國鬼子並非他們唯一的對手,那無情的大自然和變幻莫測的命運,或許才是更可怕、也更致命的殺手……
列寧格勒危局未解
自打1941年9月,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和北邊的芬蘭“老鐵”聯手,把列寧格勒這座蘇聯第二大城市、也是十月革命的搖籃給圍了個水泄不通之後,這座英雄的城市就陷入了一場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饑餓圍城”。城裡的幾百萬軍民,在德國人的炮火轟炸和嚴酷的饑餓、嚴寒麵前,苦苦支撐,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因為饑餓、疾病或者炮彈而倒下。拉多加湖上的“冰上生命線”雖然在艱難地輸送著物資,但對於一座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來說,那點補給,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莫斯科的危機雖然暫時解除了,但斯大林同誌和蘇軍最高統帥部的心,依然為列寧格勒揪著。他們做夢都想儘快打通一條通往列寧格勒的陸上走廊,把城裡的軍民從死亡線上給拉回來。
於是,他們的目光,投向了列寧格勒以南、沃爾霍夫河以東的那片廣闊的、遍布著森林、沼澤和冰封湖泊的區域。這裡,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由格奧爾格·馮·屈希勒上將指揮,後來換成了格奧爾格·林德曼)的主要防區。蘇軍的計劃是,由新組建的沃爾霍夫方麵軍司令員是基裡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大將,這位也是個狠角色,剛從大清洗的監獄裡放出來沒多久,身上還帶著傷呢,就又被派來指揮打硬仗了)作為主攻力量,在列寧格勒方麵軍的配合下,從南麵和東麵,對德軍第18集團軍的側翼和後方,實施一次大膽的、旨在“切斷德軍補給線、割裂其與後方聯係、並最終解除對列寧格勒南翼包圍”的深遠穿插突擊!
這個作戰計劃的核心,就是咱們這一回的主角——沃爾霍夫方麵軍的第2突擊集團軍。這支部隊,被賦予了最艱巨、也最關鍵的任務,那就是像一把尖刀,從梅列茨科夫的方麵軍主力中殺出,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德軍在沃爾霍夫河西岸那看似薄弱的防線,然後一頭紮進那片廣袤無垠、地形極其複雜的森林沼澤地帶,向西北方向猛插,目標直指德軍後方的重要交通樞紐——柳班!一旦拿下了柳班,就能切斷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主力與後方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等地的主要補給線,並將圍困列寧格勒的德軍第18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反包圍在沃爾霍夫河與柳班之間。
這個計劃,聽起來是不是跟朱可夫在勒熱夫那邊搞的“鉗形攻勢”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想通過大膽的穿插迂回,給德國人來個“中心開花”,包個大餃子。看來,蘇軍最高統帥部在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之後,對這種“深遠戰略突擊”的戰術,是情有獨鐘,信心滿滿啊!
負責指揮這支“尖刀部隊”第2突擊集團軍的,最初是格裡戈利·格裡戈裡耶維奇·沃羅諾夫中將也有資料稱其為“西方英雄”,可能是在之前的戰鬥中有過出色表現)。但這位將軍似乎運氣不太好,或者說,他對即將麵臨的困難估計不足,在戰役初期就因為指揮不利也可能是因為斯大林對進展不滿意)而被撤換。接替他的,是一位在當時蘇軍中名氣更大、也更受斯大林和朱可夫器重的人物——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中將。這位弗拉索夫將軍,他可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指揮第20集團軍打過漂亮仗的“莫斯科保衛英雄”,深得朱可夫的信任。由他來執掌這支肩負著“奇襲柳班、解圍列寧格勒”重任的突擊集團軍,足見蘇軍最高統帥部對這次行動的重視和期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與他們對陣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雖然在兵力上可能不如蘇軍那麼雄厚,但他們占據著預設的防禦陣地,對當地的地形也比較熟悉,而且指揮官林德曼也是個經驗豐富、以堅韌著稱的將領。在列寧格勒的西麵和北麵,還有芬蘭軍隊在虎視眈眈,雖然他們可能不願意主動進攻列寧格勒市區,但牽製蘇軍在列寧格勒方麵軍的兵力,還是綽綽有餘的。一場冰與火的較量,即將在沃爾霍夫的森林和沼澤之間,再次展開。
冰林中的穿插夢想
1942年1月6日,就在勒熱夫突出部的戰鬥剛剛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沃爾霍夫方麵軍的柳班戰役,也正式打響了!
梅列茨科夫大將一聲令下,方麵軍的炮兵開始對德軍在沃爾霍夫河西岸的陣地進行猛烈的炮火準備。緊接著,第2突擊集團軍,這支被寄予厚望的“尖刀部隊”,在大約3萬2千名紅軍將士這可能隻是第一梯隊的兵力,後續可能還有補充)的呐喊聲中,從梅吉尼至波盧斯基耶阿沙菲耶沃村這地名,估計能把舌頭繞斷)之間的狹窄突破地段,冒著德軍的炮火和機槍掃射,強渡了冰封的沃爾霍夫河,向著河西岸那片被冰雪覆蓋的、危機四伏的森林沼澤地帶,發起了決死的衝擊!
他們的目標,是像一把燒紅的烙鐵,硬生生地從德軍第18集團軍的防線上,燙開一個缺口,然後不顧一切地向西北方向的柳班猛插!他們要穿越數十公裡長的、幾乎沒有人煙的原始森林和冰凍沼澤,在德軍的後方,打下一顆足以致命的釘子,徹底切斷其補給線和退路!
與此同時,沃爾霍夫方麵軍的其他幾個集團軍如第52、第59集團軍等)以及鄰近的列寧格勒方麵軍的部隊,也分彆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當麵之敵發動了牽製性的進攻,試圖配合第2突擊集團軍的穿插行動,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鉗形合圍”態勢。
戰役初期,第2突擊集團軍的攻勢,還真是挺猛的,打得德軍有點措手不及。紅軍將士們,在冰天雪地之中,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他們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踩著沒過膝蓋的積雪,在森林中艱難跋涉,用刺刀、手榴彈甚至木棒,與占據著簡陋工事的德軍士兵進行著殘酷的肉搏。經過數日的浴血奮戰,第2突擊集團軍硬是在德軍的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寬約30公裡、縱深達70多公裡的突出部,一度逼近了柳班的近郊,似乎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這看似順利的表象之下,一係列致命的問題,卻像毒蛇一樣,悄悄地纏上了這支孤軍深入的部隊:
地形極端不利,簡直是“自殺式行軍”:第2突擊集團軍選擇的穿插路線,大部分都是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和冰凍沼澤。這些地方,夏天是泥濘難行的“綠色地獄”,冬天則變成了冰冷刺骨的“白色墳場”。道路稀少,林深雪厚,根本無法通行重型裝備和車輛。紅軍士兵們,隻能依靠兩條腿,在沒過膝蓋的積雪和冰冷的沼澤中艱難跋涉,體力消耗極大。
無戰車支援,拿人命去填:由於地形的限製,第2突擊集團軍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的坦克和重炮支援。他們隻能依靠輕武器和步兵的血肉之軀,去硬撼德軍那些擁有機槍、迫擊炮甚至反坦克炮的堅固火力點。這種打法,傷亡能不大嗎?
補給線極長,餓著肚子打衝鋒:部隊向縱深穿插得越遠,後勤補給線就拉得越長,也越脆弱。在冰天雪地之中,本來就糟糕的道路狀況,使得彈藥、糧食、藥品等急需的物資,根本無法及時地運到前線。很多時候,紅軍士兵們一天隻能領到幾塊黑麵包和一碗冰冷的菜湯,彈藥更是少得可憐,平均每人可能隻有幾十發子彈。餓著肚子,頂著嚴寒,還要去跟德國人拚命,這仗怎麼打?
通訊困難,集團軍指揮日益失控:在茂密的森林和複雜的戰場環境下,第2突擊集團軍各個部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時斷時續,很多時候甚至完全中斷。集團軍司令部根本無法準確掌握前線各個師團的具體位置和作戰情況,也無法有效地協調和指揮部隊的行動。很多部隊,在與上級失去聯係之後,隻能各自為戰,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森林裡亂闖亂撞。
第2突擊集團軍,就像一把磨得鋒利無比的冰刀,雖然一度深深地刺入了德軍的防線,但也因為刀身過於單薄、後勁不足,而隨時麵臨著被德軍從兩翼夾擊、徹底折斷的危險。這“冰林中的穿插夢想”,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悲劇的色彩。
幻影部隊的消失
就在第2突擊集團軍還在冰封的森林和沼澤中,為了一寸寸土地與德軍進行著殊死搏鬥,幻想著能夠與列寧格勒方麵軍的部隊早日會師的時候,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指揮官們,可沒閒著。他們雖然一開始被蘇軍這突如其來的穿插攻勢給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並開始調集兵力,準備給這支孤軍深入的蘇軍部隊,來個“關門打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1942年2月開始,德軍開始從列寧格勒前線和後方預備隊中,抽調了包括第8裝甲師,在內的數個步兵師和黨衛軍部隊,以及大量的炮兵和空軍力量,分彆從第2突擊集團軍形成的那個狹長突出部的南北兩個根部,發動了猛烈的反擊!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切斷這個突出部與沃爾霍夫方麵軍主力的聯係,將第2突擊集團軍徹底合圍在柳班西南方向那片被稱為“死亡沼澤”的絕境之中!
麵對德軍這突如其來的、從兩翼同時發動的反包圍攻勢,第2突擊集團軍的處境,一下子就變得岌岌可危!他們本來就因為孤軍深入而補給困難,現在兩翼又受到德軍的猛烈攻擊,那個原本就狹窄的、賴以與後方聯係的“瓶頸”通道,隨時都有可能被德軍徹底切斷。
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雖然也組織部隊進行了幾次反擊,試圖阻止德軍的合圍,或者至少能將那個“瓶頸”通道重新打通,但都因為兵力不足、火力太弱、以及德軍的頑強抵抗而宣告失敗。
2月20日,德軍的南北兩支反擊部隊,終於在第2突擊集團軍突出部的根部——斯帕斯卡亞波利斯季地區——成功會師!一個巨大的、死亡的包圍圈,就此形成!第2突擊集團軍的數萬名紅軍將士此時可能還剩下約2萬到3萬人,因為之前的戰鬥已經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和非戰鬥減員),就這樣,被德軍死死地困在了那片冰冷、泥濘、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生機的森林沼澤之中,與沃爾霍夫方麵軍主力的聯係,被徹底切斷!他們,成了一支名副其實的“孤軍”!
陷入重圍的第2突擊集團軍,立刻就麵臨著彈儘糧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境。德軍的飛機天天在他們頭頂上盤旋轟炸,地麵上的大炮也不停地向他們傾瀉著鋼鐵和火焰。紅軍將士們,在饑餓、寒冷、疾病和絕望之中,依然進行著最後的、也是最悲壯的抵抗。
弗拉索夫中將,這位曾經的“莫斯科保衛英雄”,此刻也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痛苦之中。他知道,如果不能儘快突圍出去,或者得到後方強有力的增援,他手下這幾萬名將士,就將全部葬身在這片異國的沼澤之中。他日夜不停地通過無線電,向沃爾霍夫方麵軍司令部、向蘇軍最高統帥部、甚至直接向斯大林本人發出十萬火急的求救電報,請求允許部隊突圍,或者至少能空投一些急需的糧食、彈藥和藥品。
然而,來自莫斯科的命令,卻像一塊冰冷的石頭,砸碎了他最後一絲希望。斯大林和蘇軍最高統帥部,可能還對戰局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者是不願承認柳班方向的失敗,他們嚴令弗拉索夫必須“堅守現有陣地,等待方麵軍主力的反擊,不許擅自後退一步!”
這道“死守原地”的命令,對已經陷入絕境的第2突擊集團軍來說,無異於一紙“死亡判決書”!他們錯失了在包圍圈尚未完全穩固之前,集中兵力向東突圍的最佳時機。
到了3月下旬,包圍圈內的第2突擊集團軍,已經徹底陷入了彈儘糧絕的境地。士兵們每天隻能領到幾塊發黴的黑麵包如果還有的話),或者乾脆就隻能靠煮雪水、啃樹皮、挖草根來充饑。為了活下去,他們甚至開始宰殺那些已經餓得皮包骨頭的軍馬,用馬肉來暫時緩解饑餓。但馬肉很快也吃完了,他們就開始在戰場上搜尋那些被打死的、尚未完全腐爛的馬匹屍體,甚至有傳聞說,在最絕望的時候,還發生過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人吃人的慘劇當然,這隻是傳聞,缺乏確鑿的證據,但在那種極端環境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