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論證興農_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0章 論證興農(1 / 1)

嬴稷回到鹹陽宮後,精神麵貌煥然一新。他重新投入到政務之中,批閱竹簡的速度也比往日快了許多。

處理完手頭緊急的政務,嬴稷想起那日與趙姬未竟的民生之論,便宣召趙姬入宮。

不多時,趙姬踏入鹹陽宮議事殿。殿內燭火通明,嬴稷已端坐主位,案上整齊擺放著各類民生相關的竹簡文書。

“大都督,快坐。”嬴稷抬手示意,眼神中滿是對接下來交談的期待,“前些日子被悲傷擾了心緒,那民生之策還未細談。如今寡人已想通,這秦國的未來,還得靠咱們一步步謀劃。你且說說,除了興修水利、鼓勵商業,還有何良策?”

趙姬欠身行禮後坐下,沉思片刻,腦海中前世所學的農業知識翻湧而出,她緩緩開口:“大王,臣近日反複思索,在農田耕種之法上,或許能有革新。臣聽聞,以往百姓耕種,多是漫撒種子,土地利用雜亂,收成有限。臣以為可推行‘代田法’與‘區田法’,或許能改善此狀。”

“代田法?區田法?”嬴稷眉頭微皺,眼中滿是疑惑,“寡人從未聽聞,大都督細細道來。”

趙姬點點頭,繼續說道:“代田法,是將一畝地分成三甽三壟,種子播在甽中,待苗長出,便將壟上的土逐漸培在苗根上。如此,作物根係深紮,既耐旱又抗風,且每年甽壟互換,使土地得以休養生息,地力不衰。”

見嬴稷微微頷首,似在思索,趙姬接著說:“而區田法,是把土地劃成許多小區,集中使用人力物力,深耕細作。在小區內,按一定距離挖穴或開溝,將種子播於其中,再精心施肥、灌溉。如此,即便在貧瘠之地,也能有不錯的收成,且更便於管理。”

嬴稷摩挲著下巴,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聽來倒是新奇,可這與尋常耕種之法大不相同,百姓能輕易接受嗎?推行起來怕是困難重重。”

趙姬早有預料,從容答道:“大王所言極是。不過,臣以為可先設示範田,讓百姓親眼見到成效。待他們看到代田法與區田法確能增產,自然會爭相效仿。況且,推行之初,官府可派人指導,傳授耕種技巧,幫助百姓掌握新法。”

嬴稷輕輕敲擊案幾,又問:“還有你說的這區田法,聽著倒是精細,但所需人力物力頗多,秦國地廣人稀,如何能處處推行?”

“大王聖明,這區田法雖需較多人力,但並非要在所有土地推行。臣以為,可在靠近水源、人口密集之處,先試行區田法。而代田法,則可在更廣泛的區域推廣。如此,二者相輔相成,定能提升秦國糧食產量。”趙姬有條不紊地解釋道。

嬴稷神色稍緩,露出些許讚許之色:“大都督考慮周全。隻是這耕種之法,農家之人最有經驗。你這代田法、區田法雖聽著可行,還需與農家之人仔細商議,看是否真能落地。”

趙姬正要回應,忽然想起另一個重要的農業技術體係,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說道:“大王,臣還有一事。臣曾聽聞一種‘耕—耙—耱耮)’的耕種體係,對改善土壤結構、保墒抗旱大有益處。”

“耕—耙—耱耮)?這又是何物?”嬴稷饒有興致地追問。

“耕,便是用犁翻耕土地,打破板結,疏鬆土壤;耙,是用耙將耕後的土塊耙碎,使土壤更為細碎平整;耱耮),則是用耱耮)在耙後的土地上縱橫交錯地耱耮)磨,使地麵平整,形成一層鬆軟的覆蓋層,減少水分蒸發,起到保墒的作用。此三者結合,可使土地更適宜耕種,種子發芽生長也會更加順利。”趙姬詳細地講解道。

嬴稷聽後,不禁撫掌讚歎:“妙啊!大都督,你這些法子若是真能推行,秦國的農田定能煥發新的生機!隻是,這‘耕—耙—耱耮)’之法,也需與農家之人探討,看是否契合秦國實際。”

趙姬恭敬地答道:“臣遵旨。臣明日便去拜訪農家的長老與有經驗的老農,與他們仔細商議這些耕種新法,再將結果稟明大王。”

嬴稷滿意地點點頭:“好!此事就交由你負責。若商議後覺得可行,便先在鹹陽附近的農地進行試驗。待試驗成功,證明這些法子確實能增產,再推廣到秦國全境。秦國百姓能否富足,秦國根基能否穩固,就看此計了。”

趙姬起身,鄭重行禮:“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負大王重托。臣也相信,有了這些新的耕種之法,再加上水利工程的修建,秦國的糧食產量定會大幅提升,百姓也將更加富足,秦國的國力也會愈發強盛!”

嬴稷欣慰地看著趙姬,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待:“有大都督在,寡人放心。去吧,儘早落實此事,秦國的未來,就靠我們君臣攜手開創了!”

次日清晨,趙姬身著粗布短褐,頭戴鬥笠,僅帶兩名侍衛扮作尋常農戶模樣,踏入鹹陽城郊的青禾村。村口老槐樹下,十幾個頭戴鬥笠、腳蹬草鞋,腰間彆著農具的漢子正圍坐閒談,一旁擺放著耒耜、鋤頭,見有人前來,紛紛投來警惕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丈們好。”趙姬上前拱手,聲音爽朗,“我乃鹹陽來的農人,久仰農家‘神農堂’在青禾村設了分堂,特來討教。”

白發蒼蒼、身著粗麻短打,衣服上還沾著泥土的老族長拄著棗木拐杖起身,渾濁的眼睛打量著她:“外鄉人討教?莫不是官府派來催賦稅的?”話音未落,幾個漢子已握緊鋤頭,氣氛驟然緊張。

“老族長誤會了。”趙姬摘下鬥笠,露出堅毅麵容,“我此番受秦王所托,是為助大夥增產而來。聽聞老族長田正坤乃是農家‘神農堂’在鹹陽一帶的主事,在農事上最有造詣,不知可否借一步說話?”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卷繪製簡略的代田法示意圖。

田正坤盯著圖紙,眉頭越皺越深:“將地分成甽壟?每年還要互換?這…這從未聽過!我農家傳承千年的耕種之法,雖也講究壟作,但這般精細之法,著實新奇。”

“老族長且聽我說完。”趙姬蹲下身子,隨手撿起樹枝在地上比劃,“您看,種子種在甽裡,苗兒能避風擋雨;培土時根係紮得深,再大的旱情也不怕。這就好比人穿了鎧甲,莊稼自然長得壯實。而且如此輪換,土地肥力得以循環,長遠來看,地力不衰。”

圍觀老農們竊竊私語,有個精壯漢子撓著頭道:“聽著是新鮮,可這翻土換壟得多費功夫,收成能比老法子強?我們農家最講究‘順天時,應地利’,這般大改,怕是壞了規矩。”

“若收成不好,我願自罰百金!”趙姬目光如炬,“更有區田法、耕耙耱之術,能讓薄田變沃土。老族長您一生鑽研農事,定知秦國多旱地,這些法子正可破解困境。隻是需要大夥一同試驗,若成功,整個秦國的莊稼都能吃飽飯,農家的名聲也能傳遍列國!”

田正坤突然撫須大笑,震得胸前銀須亂顫:“好!好個巾幗豪傑!老朽在農家‘神農堂’鑽研種地五十年,頭回聽人把種田說得這般通透!若真有這等妙法,莫說試驗,便是拚了老骨頭也得試試!”他轉身衝眾人喊道:“都聽見了?明日起,把村西頭那片荒地騰出來,按這位娘子說的折騰!咱們農家向來求新求變,此番定要試出個名堂!”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趙姬眼眶微熱,上前握住田正坤布滿老繭的手:“多謝田老族長!官府會派工匠打造新式農具,還會派專人協助。待秋收時節,定讓大夥看到實打實的好處,也讓天下人知道農家智慧無窮!”

暮色漸濃時,趙姬帶著記錄滿老農建議的竹簡返回鹹陽。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長生皇子:開局無敵,看王朝起落 兩世債:霸總跪迎太子妃 七零作精勾勾手,糙漢就被調成狗 重生高三:嬌嬌靠預知逆襲成大佬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末世空間異能的救贖之路 避難所每級一個金詞條?黑絲女神跪求收留! 武道修仙從龍虎山到火影世界證道 射雕:從鏢人開始 河傾月落,遇我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