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弟,其實我對音樂、文學都有些研究,你的所有作品我也都非常喜歡,因此,我心中總有些疑慮,想要當麵請教你!”
周江看著蘇青雲,眼神中十分好奇。
蘇青雲打了個哈欠,對著周江微笑道:
“江哥,你但問無妨。不過我非科班出身,對於音樂、文學也隻是個人興趣愛好,所以太專業的知識我也未必能回答上,而且我雖然是大學教授,但我一天課都沒都沒上過。”
他先打了個預防針!
蘇青雲雖然腦海中有個數據庫,而且私底下,他也狠狠的惡補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各方麵的知識。
但很多專業性的知識,並不是靠惡補就能應付的。
就比如說周元培、梅祖望、吳鐘書、李語堂這些學術大家,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潛心研究幾十年。
這可不是惡補一段時間,就能與之媲美的。
對此,周江也是理解的,他點點頭神情略顯嚴肅的問道:
“這裡,我不和你探討一些專業性的知識!隻是針對你的作品,我有許多不解之處,比如你的歌曲,有民謠、有搖滾、有粵語、有說唱、有國風、還有戲腔,就是我非常不理解,一個人是如何寫出這麼多首風格迥異的作品!”
“還有,你的詩歌,像《致橡樹》、《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斷章》、《再彆康橋》、《錯誤》、《從前慢》,這些詩句,一樣風格迥異,各有韻味。”
“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習慣,從遣詞造句到情感的表達,總是有一脈相承的地方。”
“但你卻完全不是這樣的,你的每一首作品,迥然不同,似乎毫無關聯,但每一首都叫人拍案叫絕,或細膩,或豪邁,或治愈,或質樸!”
“所以我很好奇,你年紀輕輕,是如何有這麼多體悟,寫出如此多風格不同的經典作品!”
周江一口氣將自己內心的疑問和盤托出。
這不止是他的疑問,也是眾人的疑問!
創作是需要閱曆的,而閱曆是需要積累的,積累對生活的感悟,積累對知識的儲備,然後才能厚積薄發!
而蘇青雲卻完全違背了這個常識!
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就算從娘胎裡開始積累,也未必能寫出這麼多風格迥然的作品啊!
那蘇青雲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一雙雙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滿是期待的等著他的回答!
全場靜悄悄的,鴉雀無聲。
聽到這個問題,蘇青雲倒是輕鬆的笑了笑。
他倒還真害怕周江問一些比較深奧的知識點,那他倒也未必能回答上來。
但是,問他為何能創造出這些作品來,他倒絲毫不怕。
“我說過,我是個天才!”
“普通人往往是無法理解天才的!”
“就像你永遠無法描述一個你從未見過的顏色。”
“所以,你們也無法理解天才的思維!”
說到這裡,蘇青雲頓了頓,然後緩緩說道:
“簡而言之,對於普通人來說,創作需要絞儘腦汁、費儘心機,但對天才來說,創作往往就像吃飯喝水那般簡單,它是一種自然而然就發生的過程。”
“你們理解嗎?”
蘇青雲微微一笑,目光掃過所有人。
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反正是在信口胡謅。
眾人當然是一臉迷茫的搖搖頭。
唯有周江眼睛一亮,似乎抓住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