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李府的朱漆大門,林彥秋眉間微蹙,苦澀之意浮上眉梢。
此時他方明白,李文傑此舉實則暗藏機鋒,意在給他心中種下芥蒂。
他輕笑出聲,自嘲道:“嗬,老賊竟把我當初入官場的雛兒了。”
昨夜在吳城可不止是和陳舒窈顛鸞倒鳳,在榻上陳舒窈與他說起官場套路,他才驚覺自己方才的舉措頗顯稚嫩。
通常接手這種棘手差事,被指派者往往可以借機大肆提條件,可他卻因一時衝動,未加權衡便貿然應下。
林彥秋早有定計,不可立刻趕赴滄縣,得先拖延幾日,暗中打探那裡的虛實。
尤要查明滄縣那處知縣與縣丞的性情為人、關係脈絡,這些信息對他日後施政有著關鍵的借鑒意義。
思忖片刻,他首先想起祝知禮。
讓祝知禮去向祝文探問滄縣情況。
祝文曾是桐城主官,在人事上想必門清。
祝知禮如今雖是巡檢使,但能否順利出任滄縣巡防一職,仍在未定之天。
桐城現今財政吃緊,隻要他不索要銀兩,上麵一般不會橫加刁難。
張思曾言,提要求是一碼事,是否應允又是另一碼事。
但有一條,祝知禮必須帶在身邊。否則去了滄縣,舉目無親,那才真叫寸步難行呢。
林彥秋再至李文傑府邸時,心中已無太多波瀾,這不過是一場過場罷了。
李文傑出言試探,旁敲側擊,試圖探聽李樹堂與林彥秋所言何事。
彥秋淡然一笑,如實相告。
李文傑聽聞李樹堂那近乎挑撥的話語,又見林彥秋麵色如常,心中暗罵不已,卻也無計可施。
林彥秋心中對李文傑的家底了然。
他知道,李文傑提及人事之事,雖有私心,但李樹堂的建議卻甚為中肯。
想到此,林彥秋心中對李文傑的不滿稍有緩和。
畢竟,赴滄縣一事,雖是接手爛攤子,何嘗不是一次機會?
“李樹堂大人言之有理,人事之事還需從長計議。此事我等還需再斟酌,另外,可否請劉坤一見,他對滄縣之事頗為熟悉。”李文傑道。
林彥秋心中對去見劉坤並無多大興趣,此時前去,怕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於是,他便以交接屯田司事務為由,向李文傑請求一周後再赴滄縣。
李文傑聽聞,未有遲疑,痛快應允。
出了府衙,林彥秋徑直遣人去尋祝知禮,約定了會麵的地點。
月影斜斜地灑在敬亭茶苑的青瓦飛簷上,簷下的風鈴隨著夜風輕輕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
林彥秋率先踏入這處幽靜的所在,尋了一處臨窗的雅間,憑欄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