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不解,他現在都不好說有沒有正式上任,畢竟衙門連官服都沒有送過去。
從五品上的官員在其他州府可擔任彆駕之職,能震懾一方,但這裡是皇宮,周圍滿是紅紫勳貴,他算那根蔥?
哎,就當做是尚書令的一句玩笑話。
蒼梧的大朝會不同於古製,並非在重大節慶才開展,而是十日一次,正好選在百官休沐之前。
此舉是為了沈凜能了解各部衙門近期的重要事項,以便及時做出調整。
沈舟興致寥寥的跟隨百官一同參拜,聽著他們此起彼伏的上奏聲。
戶部尚書司徒允執率先出列,手捧笏板道:“臣啟奏陛下,今冬關內道雪深三尺,七州四十二縣屋舍傾頹,依景明八年製,請開義倉十五萬石,並免今歲庸調。”
他擔任此職不過一年,心氣正高,每次都會搶先一步,不甘落於人後。
沈凜臉色看不出什麼變化,“準。另著內侍省撥氈帳三千頂,以朕冬獵所用充賑。”
司徒允執跪謝道:“陛下割愛濟民,此等襟懷古今難尋,與盛世仁君何其似也!”
馬屁精,沈舟隨意給對方貼上一個標簽。
能擔得起這份“殊榮”的絕不止司徒允執一人。
後麵的將作少監更是有過之而不及,他以重修鄭白渠為引,得到沈凜“役期減半,日給鹽三合、黍米二升。若有凍餒,監工同罪”的答複後,感恩戴德道:
“陛下此詔,使臣想起去年減河東徭役三成之事。昔桀紂驅民築台,今聖主恤民修堰,天壤之彆矣!”
朝會就是這樣,大臣們將想做的事情說出來,請皇帝當場批閱,最後歌功頌德一番,以彰顯天子聖明。
簾子後的起居郎會一字一句將所有言論記錄在《景明政要》上,這就是名垂千史的第一步。
沈舟往左側挪了挪身子,斜靠在一根朱紅色柱子上,閉目養神。
等百官奏完後,沈凜悠悠道:“宣柔然使節覲見。”
天子禦令通過內侍傳遍整座皇宮。
片刻後,一位老者出現在大殿門口。
隻見他頭戴赤狐皮翻簷帽,帽頂嵌狼首形金冠,狼眼鑲波斯寶石。
垂落的貂尾纓絡間,編入七色絲線象征北鬥七星,額前綴著薩滿賜福的青銅神麵墜,隨步伐撞擊出空靈脆響。
“見過天朝陛下,外臣此次前來,一是為了獻上柔然汗國最珍貴的明珠,二是為吾汗求娶天朝公主,願以三百裡草場為聘,結秦晉之好。”
沈凜膝下有三子二女,長公主已成親多年,現在宮裡隻有一位年歲不過十六的二公主還尚未婚配,柔然國相斛律?明的目標就是她。
沈舟對此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漢話說的不錯,還知道秦晉之好這個成語。
禮部尚書方竹上前道:“啟稟陛下,自千年前起,中原便有和親先例,若此番許婚,攏右道,關內道和河北道可免十年烽煙。”
在他眼中,用一位蒼梧公主換取多年邊境太平,怎麼看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況且曆史上也不止一位帝王這麼乾過,不會有損陛下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