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之上沒有桃樹,齊先生把小書院建在北山坡上,書院落成的那天,齊先生開心的的跑到山崖邊衝著山下喊道:
“願桃李滿天下”!
許是齊先生的喊聲傳的太遠,村子裡的老族長手撫長須
哈哈大笑著高聲讚了句:
“好一座桃山”,
於是上京城北的這座小山有了名字:“桃山”。
桃山上的小書院裡求學的,大多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齊先生教學不收銀錢,隻接受米麵菜蔬之類的生活所需。
孩子們來求學識字,奉上兩枚雞蛋也可以當成三五日的束修,有時娃娃們自己編上一個籮筐,紮上一把掃帚就能帶著小蒲團來學字。
孩子們喜歡齊先生,齊先生不止教授先賢文章,還教授一些生活裡的小常識,比如如何找到北,如何在沒有火種的情況下升起篝火,如何喝到乾淨沒有雜質的水。
孩子們喜歡圍著齊先生問來問去,齊先生也不惱,總是笑嗬嗬的與孩子們將問題講解清楚,遇到自己也不懂得也會坦然的告知,希望孩子們將來自己去尋求答案。
每當日落偏西時,齊先生結束了一天的課業,總會站在門口送彆每一個孩童,回到小院裡取出當天的食材,熬上一罐粥,撿著合適的食材自己做上一個小菜,時不時的開心哼上幾句奇怪的小調,日子過得平和寧靜。
山上的夜晚很安靜,桃山說起來不能算作是座山,隻是丘陵起伏的一座高坡,山下是上京城北的一個村落,村子裡的村民大多以種田為生。
坐在山上抬頭是繁星點點,低頭是田野纖陌,蟲鳴蛙叫村落裡時不時傳來的犬吠聲,彆有一番情趣。
齊先生坐在院落裡的竹椅上,端著手中的茶碗。斯哈的喝了一口茶水,
‘’嘿,就是這個味道,明天再試試用炭火熏製的紅茶,也不知道方法對不對,“哎呀,書到用時方恨少呀!”
自嘲的歎了口氣又嘿嘿的笑了聲,起身回屋取了一把竹簫出來,將寬大的衣袖向上挽了一圈,端起竹簫湊在唇邊,試著吹奏了幾個音,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曲子還未響起,一屢淡淡的相思就掛在了臉上。
婉轉悠揚的簫聲融入濃濃的夜色裡,似故人歸來,似遊子離去,交織著牽絆著的是割舍不斷的相聚相離,曲音漸落歸於沉寂,齊先生抹了一把臉
“吹個曲把自己搞得上頭了!”
說完比了個手勢,臉上擺出一副冷漠的表情,斜眼望天配合著嘴裡的話語‘請叫我,莫得感情的殺手’。
對嘍,這就是我們備受尊崇的齊先生,姓齊名鈺字惜辰,一個樂天知命的讀書人。
太陽升起時,公雞已經通報了時辰,習慣了早起的齊先生開始了一天的日常,一套虎虎生風的拳腳過後,臉上擦著泡泡,嘴裡不停呸呸呸的齊先生結束了早間的鍛煉,一碗清粥,一個煎蛋。
吃過早飯的齊先生走進書齋,講課的書齋沒有課桌座椅,十幾個小蒲團,一塊塊白色的小石板。取過抹布,端來一盆清水,趴在木板鋪就的地上,拱著屁股從前向後的擦拭。
乾淨整潔是齊先生的日常習慣,將每個角落都收拾的一塵不染後,齊先生換上了長襟儒袍,走到小院的門前開始迎接今日來求學的孩子們。
每天上學的孩童並不相通,有很多孩子早早就成為了家裡的勞動力,放牛割草做些大人顧及不到的農活,來學堂也是趁著空閒來湊趣。
每每真的學了一個字,或是會書寫自己的名字,那就會滿村莊的吆喝成了讀書人,家裡的長輩總會帶上臘肉或是一小袋的糧食來感謝。
喜歡嘿!從前有座山請大家收藏:()嘿!從前有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