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濡須北岸,夏末未央。
濡須之戰既止,瀾王封號初定,而百姓未安、政綱未立。呂布不著王袍,日夜巡於郡中,策文在手,步步為基。
“策若不能立於土,不足以言天下。”
策府初建
諸葛亮親繪《策郡九製圖》,將東郡九坊劃分五政區,以策綱設府衙,中設“策府中堂”,四周為“田策司、工策司、市策司、教策司、兵策司”。
呂布親定綱條,命曰:
“五司皆當聽民案、受策問、察吏職,日不滿三問,罰。”
高順統整吏治,罷舊郡官十一人,納策士八人。
一時舊吏怨聲載道,有人暗中散傳“策文擾製,布王圖霸”,欲煽市亂,被策兵暗查入獄三人。
諸葛語呂布:“王欲行策,非獨於民,更要先正官心。”
呂布答:“民心可問,官心若逆,便剪。”
市製立綱
張遼受命統“市策司”,親設“策坊五章”。
但新市之初,舊市頭崔勝率人囤鋪百間,意圖高價轉賣。策鋪榜未立之時,百姓恐慌,商人訛言:“策市不過虛設,三日複舊。”
張遼震怒,夜搜其倉,得私契百餘,鋪券偽章七十六通。
“策市不立,舊賊先起。”當即斬市頭三人,燒契於東門,立榜於市樓:
“策市之下,不容勾串,不容哄價。”
當日,百姓圍觀萬人,群呼“策鋪始真”,東郡市心由此而穩。
可是當夜,張遼正整兵回營,忽得急報:策書館外牆,被人潑墨,巨書三字——“亂綱常”。
高順率兵圍守,搜至巷口,得一黑衣學吏,審問之下,乃舊書院所出,言:
“策道之下,舊儒無名。吾非犯法,乃抗邪說。”
高順未多言,隻一紙判:削籍驅離,永不得任教。
諸葛亮卻拈須輕歎:“策行之難,不在軍、不在民,在讀書之人。”
策兵立律
高順整肅瀾軍五衛,改設“城、巡、田、策、候”五營,設律、定紀、嚴行不赦。
策兵首設“不問貴賤、唯考策理”之訓,廣招義士,自願入策兵者可受訓、考章、晉階。
首日招兵三百,實錄三十二人。老卒議論:“昔從軍要拜門,如今識策可披甲。”
中營演武場,年少書生陳丞策試過關,登榜首席,被封“策兵校吏”。
陳宮讚曰:“若策得人,則不獨有法,更可有魂。”
可同日夜,兵司府中傳出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