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州鄴城中。
夏末暑意漸漸消退,呂布在牧府內書令如流,政令推行一月有餘,戶籍初清,屯田漸起,冀州民心初安。
諸葛亮夜誦《地輿誌》,於堂上攤開幽州、遼東圖卷,道:“主公,幽州一地,地連遼左,扼塞北之險,臨鮮卑之境,昔者劉備避難於此,今公孫氏據之,亦不可信賴。”
龐統亦言:“幽州形勝之地,若不先結,則終為他人借道之門;若能納其地,此後主公北方則無後顧之憂。”
呂布沉吟:“我非急圖伐之,乃欲先穩其意。”
隨後呂布遂命中樞使節嚴政、文士申儀為正副使,率禮器三十車,絹帛千段,禮書二函,出鄴門北上,直赴薊城拜謁公孫氏。
幽州薊城。
時公孫度老病纏身,幽州政務多由其子公孫康代理。
此子年少氣盛,屢有收並遼東、稱霸東域之意,然其父約束甚嚴,不敢輕動。
申儀拜謁之日,康傲然坐於高堂,道:“呂布者,昔者呂溫侯,今者自號中樞令,欲取天下,豈真王者乎?”
申儀含笑不懼,答曰:“昔溫侯起並州,今得冀豫,破曹操、斬賈詡,今為中樞之主者,非僭而是應也。”
“君侯禮重三分,一則安民二則安邦三則安鄰。若公孫世子願聯袂同道,主公願以幽州為外府,共推北政。”
此言一出,滿堂側目。
公孫康怒意微生,正欲言辭回絕,堂下老臣蘇儀上前一步,緩聲道:“世子,主公今雖少年,然國賊曹操未滅,呂布為中樞之主,實立威於四州。彼來非伐,乃修好,若拒之則失其助。”
“況吾幽州南有青徐之亂,北有鮮卑窺境,此時若得一盟強鄰,不失為策。”
康思忖半晌,終微笑頷首:“可。”
“然幽州非人臣可割,但可結信。”
“請呂將軍助吾開遼道、通東夷,我以千兵駐冀州東境為信。”
申儀拜辭:“主公自當允諾。”
鄴城。
申儀歸報,呂布於牧府設宴接使。
“幽州公孫氏,願通遼道、共開邊貿。”
“此雖未歸附,然盟意已成。”
諸葛亮喜道:“可借其地,通朝鮮與東夷,設邊市於冀東,得其地利,又可牽製孫氏之海貿。”
龐統補言:“且幽州兵駐冀東,實為中樞屏障。主公可趁此時機,著手安定青徐。”
呂布點頭:“可。”
“傳令張遼,為冀東都護,駐兵信都,接應幽軍。”
“再令田疇草擬邊市之策,設東關關市。”
“通遼道、控幽州、觀孫氏——三策並施。”
秋風漸起,鄴下天高。
呂布立於新設牧府之台,望北闕青雲,沉聲而語:
“幽燕之地,未必歸我,然其變可圖;遼東通道,未必為我所用,然其利可興。”
“我有冀州作根,便可圖北、控東、製海。”
“曹操未滅,袁氏餘孽尚存,今以聯製、外施之策,三月之期,定東境之亂。”
風卷旌旗,響徹牧府。
呂布之北策,至此初定。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