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朱橚,是老朱和馬皇後的第五個兒子,也是馬皇後最小的兒子。
朱橚出生時,正是朱元璋在紅巾起義軍裡叱吒風雲、節節勝利的時候,洪武元年(1368年),剛剛七歲的朱橚就被封為吳王。
“吳王”是朱元璋的舊號,將朱橚封為吳王,可想而知,老朱是對他寄托有深切的期望的。
老人家的目光變得深邃,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的那個春日——七歲的朱橚穿著小小的親王服飾,怯生生地站在奉天殿上接受"吳王"封號時的模樣。
那是他朱元璋曾經的封號啊,賜給這個最像馬皇後的小兒子,寄托了多少期許。
"那個不爭氣的東西!"朱元璋突然重重拍了下水麵,濺起的水花打濕了他的胡須,"放著好好的王爵不要,整天就知道擺弄那些草藥!咱揍了他多少回?啊?連板子都打斷了好幾根!"
朱標見狀連忙勸道:"父皇息怒,五弟他..."
"你閉嘴!"朱元璋瞪了長子一眼,"就是你總護著他!"
說著又轉向朱雄英,"大孫啊,你是不知道,你五叔小時候多聰明!咱親自教他讀《春秋》,他三天就能背下一卷!結果呢?"
老朱氣得直喘粗氣,"十二歲那年不知道從哪弄來本破醫書,從此就魔怔了!"
朱雄英輕輕為爺爺撫背順氣,腦海中浮現出五叔的樣子——那位總是穿著簡樸布衣,身上帶著淡淡藥香的俊秀叔父。
與其他幾位叔父不同,五叔的手上總是沾著藥材的痕跡,指甲縫裡常常殘留著研磨草藥留下的青綠色。
"爺爺,其實五叔在醫學上的造詣..."
"造詣個屁!"朱元璋打斷道,"堂堂親王,整天跟那些江湖郎中混在一起成何體統!咱一氣之下收了他的吳王封號,改封周王打發到開封去了!"
說到這裡,老朱的聲音突然低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那可是...那可是咱當年的封號啊..."
溫泉室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水波輕輕蕩漾的聲音。
幾位藩王都識趣地沒有插話——這是老爺子心裡永遠的痛。
朱雄英沉思片刻,輕聲道:
"爺爺,其實孫兒覺得,堵不如疏。既然五叔癡迷醫術,何不讓他專心研究?"
朱元璋猛地抬頭:"嗯?"
"醫療乃國之大計。"朱雄英的聲音漸漸堅定,"孫兒查閱過五叔這些年的手稿,他編撰的《救荒本草》收錄了四百多種可食用植物,在河南災年時救活了數萬百姓。他研製的"金瘡藥",比軍中原有的藥方療效好了三成不止。"
朱棣突然插話:"確實,去年我燕藩將士用的就是五弟配的藥,傷口愈合得特彆快。"
朱元璋的臉色稍稍緩和,但仍舊嘴硬:"那也不能整天搗鼓這些!他是親王!"
"正因他是親王,才更該做這件事。"朱雄英目光炯炯,"孫兒打算在應天設立"大明醫學院",請五叔出任院正。同時將他的醫著刊印天下,惠及萬民。"
頓了頓,又補充道:"至於封地政務,可以選派能臣輔佐。"
朱棡忍不住笑道:"大侄子這是要讓你五叔當"藥王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