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沉,金色的餘暉灑在應天府城外的田野上,將初春的新綠染上一層溫暖的橘紅。遠處起伏的丘陵如同沉睡的巨龍,蜿蜒的小溪泛著粼粼波光,幾隻白鷺悠閒地掠過水麵。
朱元璋緊了緊身上的粗布棉襖,踩著田埂上的枯草向前走去。
身後跟著的朱標和朱雄英也都換上了尋常富戶的裝束,隻是那通身的氣度卻是粗布衣裳也遮掩不住的。
"陛下,前麵就是新安置的屯田戶了。"
蔣瓛低聲道。
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今日扮作管家模樣,但銳利的目光始終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在他身後,十幾個精乾的"家丁"看似隨意地散開,實則將三人護在中央。
畢竟不是在城內,蔣瓛堅持要派一隊人貼身護衛才放心。
老朱擺擺手:"說了多少次,叫老爺!"他眯起眼睛望向不遠處,"那就是用新式水泥建的房子?"
隻見田野邊緣,一座灰白色的方正建築已初具規模。
幾個工匠正在屋頂鋪瓦,攪拌水泥的"嘩啦"聲和敲打木板的"咚咚"聲交織在一起。
旁邊有座低矮的土坯房,煙囪裡飄出嫋嫋炊煙。
"父親您看,"朱標指著新房子的地基,"這水泥築基比傳統的三合土牢固多了,聽說能抗地動。"
朱雄英補充道:"孫兒命工部試驗過,這種配方的水泥,七日強度就抵得上夯土牆月餘的效果。"
正說著,土房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端著簸箕出來倒穀殼,看見他們一行人頓時愣住了。
"老哥!"朱元璋已經換上笑臉迎上去,"路過討碗水喝!"
老農警惕地打量著他們,目光在那些精壯的"家丁"身上停留片刻,最終還是點點頭:
"幾位老爺稍等。"
趁老農進屋取水的功夫,朱元璋蹲下身,抓起一把田土撚了撚:
"這地養得不錯,肥得流油。"
蔣瓛低聲道:"這是按太孫殿下教的輪作法耕種的,去年畝產比彆處多了三成。"
老農端著粗瓷碗出來時,正聽見這話,頓時瞪大眼睛:"你們...你們怎麼知道輪作法?"
朱雄英接過水碗,笑道:"老伯,這新房子是官府給蓋的?"
"可不是!"老農的戒備鬆懈下來,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說是叫什麼"安居工程",俺家是第一批。原來的土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風,這水泥房可結實多了!"
他指著牆根,"您瞧,還留了火道,冬天燒火炕,整個屋子都暖和!"
朱元璋假裝好奇地問:"官府收你們多少錢?"
"分文不取!"老農激動地說,"隻要簽個契約,種滿五年官田就歸自家所有,洪武老爺仁德啊!"
他突然壓低聲音,"聽說陛下還讓人在每戶房梁裡藏了銀錢,說是萬一災年能應急..."
朱標聞言,意味深長地看了兒子一眼。
朱雄英輕咳一聲,轉移話題:"老伯,家裡幾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