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卻標簽交遊_雜論對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雜論對話 > 第96章 卻標簽交遊

第96章 卻標簽交遊(1 / 1)

癸醜年仲春,布衣學子錢生拜訪退隱的司徒公孫公、國子博士莊公、大理寺正韓公於長安曲江園

錢生離席長揖道:"晚生長居鄉裡,見世人多愛貼標簽:稱遲鈍者為"傻子",笨拙者為"笨蛋",凶悍者為"流氓",狡詐者為"小人",更有甚者因一言一行定終身之名,如同刻木成像,終身不改。晚生想問:遇到這類愛貼標簽的人,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應對?"

公孫公撫須沉吟,莊公擊節而笑,韓公按劍歎息。公孫公先開口道:"你的問題,切中時弊!從前孔子說:"眾人厭惡他,必須考察;眾人喜愛他,也必須考察。""《論語·衛靈公》)標簽的危害,在於不考察就妄下定論。《禮記·曲禮》說:"禮重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來而不往,亦非禮。"如今的人愛貼標簽卻不考察,猶如對鏡罵影,影子有何過錯?"

莊公接著說:"公孫公說儒家的考察,我來說道家的忘卻。《老子》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標簽是辯論的末流。從前莊周在雕陵的樊圃遊玩,看見一隻異鵲......《莊子·山木》),莊周領悟"物相拖累,二類相召",這不是說標簽如同鵲的雙翼,自累而招累嗎?"

韓公續言:"二位先生說考察與忘卻,我來說法家的核證。《韓非子·揚權》說:"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標簽的謬誤,在於名實背離。從前商鞅在鹹陽南門立木,"法令已製定,未公布,恐百姓不信,於是在國都市南門立三丈之木,招募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百姓奇怪,無人敢徙。又說"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木,立即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史記·商君列傳》)這不是以核證事實破除虛假標簽嗎?"

論儒家修己:以明察破標簽之妄

錢生問:"孔子說考察,請問公孫公,考察的關鍵何在?"

公孫公展開《論語·顏淵》道:"子夏任莒父宰,問政。孔子說:"不要圖快,不要見小利。圖快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考察標簽也是如此,不可速成,不可見小。從前子貢問:"鄉人都喜愛他,如何?"孔子說:"不可。""鄉人都厭惡他,如何?"孔子說:"不可。不如鄉人中的善者喜愛他,不善者厭惡他。""《論語·子路》)這是考察的三術:不隨眾議,不執一端,必察其兩極。"

他指著案上《史記》說:"漢朝的主父偃,"學長短縱橫之術,晚年學《易》《春秋》及百家之言......但主父偃內心不平,每上疏言事,遷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四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時人標簽為"狂生",但主父偃上《推恩令》說:"古時諸侯地不過百裡,強弱之形易製。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裡,緩則驕奢淫亂,急則恃強合縱抗京師......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裂地封侯。彼人人喜得所願,上施德政,實則分其國,必漸自削弱。""同上)這不是以推恩之實,破除"狂生"的標簽嗎?若漢武帝不考察而信標簽,怎能削諸侯而強中央?"

莊公插話說:"公孫公說考察,我來說寬恕。《莊子·天下》說:"常寬容待物,不侵削他人,可謂至極。"宋朝的呂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在簾內指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作不聞而過。同列憤怒,令詰問其官姓名,呂蒙正立即製止。罷朝後,同列仍不平,悔未窮問,呂蒙正說:"若知道姓名,終身不忘,不如不知為好。"時人皆服其量。""《宋史·呂蒙正傳》)這不是以恕道忘卻標簽,保全己心嗎?標簽如同蚊虻過耳,聽之則聒噪,忘之則安寧。"

韓公續言:"呂蒙正的寬恕,固然高量,但更有以剛直破除標簽者。唐朝的狄仁傑,"任豫州刺史時,越王李貞叛,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縱兵暴掠。狄仁傑麵責張光輔說:"亂河南的隻是一越王貞。今貞已死,官軍暴掠,與盜無異,豈以平賊為名,實貪殘耶?""《舊唐書·狄仁傑傳》)張光輔憤怒,標簽為"狂夫",但狄仁傑說:"恨不得尚方斬馬劍,加於公頸,雖死如歸!""同上)後來狄仁傑拜相,"每以舉賢為意,所引拔的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官至公卿者數十人。""同上)這不是以直方之實,破除"狂夫"的標簽,知道標簽如塵,拂之即去嗎?"

論道家忘機:以淡然應標簽之擾

錢生皺眉道:"考察與寬恕,固然是要道,但市井間多有標簽傷人者,如匕首暗投,如何防禦?"

莊公取出《莊子·秋水》道:"莊子在濮水釣魚,楚王派二大夫先去說:"願以國事勞累先生!"莊子持竿不顧,說:"我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年,王以巾箱藏於廟堂之上。這龜是寧願死而留骨顯貴,還是寧願生而曳尾於泥中?"二大夫說:"寧願生而曳尾泥中。"莊子說:"去吧!我將曳尾於泥中。""同上)這不是說標簽如廟堂之骨,棄之則生,執之則死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指著牆上《晉書·阮籍傳》說:"阮籍"鄰家少婦貌美,當壚賣酒。阮籍曾去飲酒,醉後便臥其側。阮籍不自嫌,其夫觀察,也不疑。""同上)時人標簽為"放誕",但阮籍作《詠懷詩》說:"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同上)這不是以忘卻標簽之擾,全性保真嗎?標簽如同蚊虻,聽之則擾,忘之則寧。"

公孫公續言:"莊公說忘卻,我來說靜定。《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是天下大本,和是天下達道。"宋朝的蘇軾,"烏台詩案"後貶黃州,"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在東坡築室,自號"東坡居士"。""《宋史·蘇軾傳》)時人標簽為"罪臣",但蘇軾作《定風波》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同上)這不是以靜定之心,化標簽之風雨嗎?"

韓公歎道:"蘇軾以靜定化解標簽,固然通達,但更有以沉默破除標簽者。明朝的陳獻章,"居白沙裡,築陽春台,靜坐其中,四方來學者日盈門,皆令習靜,久之,見者皆謂其得道。""《明史·陳獻章傳》)時人標簽為"迂闊",但陳獻章說:"為學須從靜坐中養出個端倪來,方有商量處。""《白沙子全集》)其學"以靜為主,虛明靜一""《明史》),這不是以默照忘言,破除儘標簽嗎?標簽之聲,愈辯愈響,愈默愈微。"

論法家核名:以實定破標簽之虛

錢生再次叩拜:"三位先生說考察、寬恕、忘卻、靜定,我已悟其理。請問遇到標簽傷人者,可有主動應對之術?"

韓公取出《韓非子·顯學》道:"無參驗而肯定,是愚;不能肯定而依據,是誣。標簽之傷,在於愚與誣。從前商鞅變法,"令行於民一年,秦民到國都言初令不便者數以千計。""《史記·商君列傳》)這是百姓用"不便"標簽變法,但商鞅說:"這些都是亂化之民。"儘遷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同上)不是以核證其實,破除虛假標簽嗎?"

他指著《資治通鑒·周紀》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司馬光說:"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複不能守而並棄之也。""同上)這不是說標簽之重在於名,名之實在於分,核證名分則標簽自破嗎?"

公孫公續言:"韓公說核名,我來說立行。《論語·裡仁》說:"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漢朝的梁鴻,"家貧而尚節介,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學成,牧豕於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它舍。梁鴻尋訪燒者,問損失,悉以豕賠償。其主仍嫌少。梁鴻說:"無它財,願以身勞作。"主人許之。於是執勤,朝夕不懈。鄰家耆老見梁鴻非凡人,共責備主人,稱梁鴻為長者。於是始敬異,悉還其豕。梁鴻不受而去,歸鄉裡。""《後漢書·梁鴻傳》)時人初標簽為"牧豕奴",但梁鴻以償火之行,樹立長者之名,這不是以行為破除標簽嗎?"

莊公歎道:"梁鴻以行為破除標簽,固然務實,但更有以理化標簽者。宋朝的程頤,"哲宗即位,司馬光、呂公著共薦程頤,遂以布衣召為崇政殿說書......程頤每進講,神色甚莊,繼以諷諫。聞帝在宮中盥而避蟻,問:"有這事嗎?"帝曰:"有。"程頤曰:"願陛下推此心及四海,天下幸甚。""《宋史·程頤傳》)時人標簽為"腐儒",但程頤作《伊川易傳》說:"天下之物,莫不順理而有則。""同上)這不是以理化標簽,知道標簽如浮雲,理如日月嗎?"

論應對之術:三教合流中的標簽消解之道

錢生伏地叩拜:"三位先生以儒家明察、道家忘卻、法家核證,引古今事例,教我應對標簽之術,如撥雲霧。請問終極應對,當如何行之?"

公孫公整衣道:"方法有三:一為反觀,二為包容,三為守真。《論語·學而》說:"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觀則標簽無可乘之機。從前舜"父頑,母嚚,弟象傲,都想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想殺,不可得;尋找,常在側。""《史記·五帝本紀》)這不是反觀己心,忘卻標簽之害嗎?"

莊公接道:"公孫公說反觀,我來說齊物。《莊子·齊物論》說:"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宋朝的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黃庭堅性篤孝,母病經年,晝夜視顏色,及喪,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宋史·黃庭堅傳》)時人或標簽為"蘇門學士",但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題樂毅論後》)這不是齊物我、忘標簽,自成一家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韓公續言:"黃庭堅自成一家,固然高致,但更有以術破標簽者。明朝的戚繼光,"戚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戚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慓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此戚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製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明史·戚繼光傳》)時人標簽為"書生將",但戚繼光以鴛鴦陣破倭寇,"戚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俞大猷老將務持重,戚繼光則飆發電舉,屢摧大寇,名更出俞大猷上。""同上)這不是以實效之術,破除書生之標簽嗎?"

三位先生相視而歎,同聲對錢生說:"記住!《詩經·大雅》說:"惴惴小心,如臨深穀。"標簽之來,如穀中風,避之則安,迎之則傷。從前孔子"溫和而嚴厲,威嚴而不猛,恭敬而安詳"《論語·述而》),這是反觀之至;莊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天下》),這是包容之至;商鞅"治世不一道"《商君書》),這是守真之至。標簽猶如蠅蚋集於明鏡,鏡明則影自正,鏡昏則蠅自狂。你隻需磨心為鏡,察而不苛,忘而不疏,核而不刻,那些貼標簽的人,如同以卵擊石,石頭何損?"

此時曲江池水映柳,錢生再拜而起,知曉應對標簽之術,不在拒之門外,而在修己如壁,使標簽如塵,拂之即去,留之無痕。

【應對標簽者的三維策略與利害解析】

1.認知維度:標簽是偏見的投射,而非事實的反映

標簽本質是認知懶惰的產物,如公孫公所言"不察而妄定"。儒家強調"眾惡之必察",如主父偃被貼"狂生"標簽,但其《推恩令》的實效證明標簽虛妄;道家指出"標簽如廟堂之骨",如阮籍被貼"放誕"標簽,但其詩心證明本性純真。應對關鍵在於認知破局:不將標簽等同於事實,如商鞅立木取信,以核證破除"變法不便"的標簽。

2.行為維度:修己與應對的平衡藝術

儒家式修己:以"反觀"為核心,如呂蒙正不究標簽者姓名,以恕道全己心;梁鴻以償火之行破"牧豕奴"標簽,證明"行高於言"。

道家式忘機:以"包容"為核心,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以靜定之心化標簽風雨;陳獻章以默照忘言,讓標簽自消。

法家式核名:以"務實"為核心,如戚繼光以鴛鴦陣破"書生將"標簽,用實效說話;商鞅遷議令者於邊城,以強硬核證破虛言。

3.心性維度: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超越

終極應對在於心性獨立:儒家"守真"如孔子溫厲相濟,道家"齊物"如黃庭堅自成一家,法家"術變"如戚繼光以謀破名。標簽傷人的本質是"以虛擊實",若內心如明鏡反觀)、如山穀包容)、如金石守真),則標簽如蚊虻過耳,無法損傷本質。如三公所言:"磨心為鏡,標簽如塵"——真正的強大,是不被他人的定義所困,以自我的行為與本心為標尺。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廢品回收站:核彈一噸五毛賣嘛? 山精女人 我把留守村打造成了首富村 無良少年 綜影:靠山祁同偉,馴服小野貓 隻作惡,不吃苦,一拳打爆這高武! 重生1985:15天賺了30萬 魔術師卻加載魔法師係統 全民:一秒一個進化點,禦獸全是SSS 六歲皇子:麾下竟全是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