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兵變,說起來河東軍確實有機會衝入河中,但問題是,陳從進已經下令,讓向元振南下進討昭義了。
想來這個時候命令都已經送到向元振的手中,難不成朝令夕改,況且,等河中兵變的消息傳到陳從進耳中,再從河北送到河東,這一來一回,王重盈早就坐穩了河中節度使。
要知道王重盈一直以來就是河中軍中的二號人物,又是王重榮兄弟,由他上位,河中諸軍皆是心悅誠服。
十月二十日,在聊城一帶遷延十餘日後,樂彥禎親自帶兵南下,樂彥禎的本意,是想坐等陳從進主動進攻,以逸待勞。
雙方都清楚對方的位置,但兩人卻都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陳從進設大營十八座於高唐東南麵,樂彥禎設大營於聊城東北麵,雙方直線距離,不過百餘裡。
在樂彥禎剛抵達聊城時,魏博軍的斥候騎兵就已經開始和幽州斥候兵爆發衝突,殘酷的斥候遊鬥戰,已經打了十餘日。
雙方互有損傷,不過,總體而言,魏博的斥候騎兵傷亡更重一些,這是因為負責斥候查探的,大部分皆是奚部遊騎。
這些人,射術,騎術比起魏博斥候而言,要更為精湛一些,當然,魏博斥候的優勢,也是有的,那便是他們的衣甲更為精良,在遊鬥中,容錯率會更高些。
當陳從進收到斥候回報,樂彥禎離開聊城,開始南下的消息後,心中一動,來了,一場大規模,決定河北的戰事,開始了。
自束甲從戎以來,曆陣數十場,鋒鏑交加的,屍填溝壑之景,陳從進已經看多了,對於戰爭,他已經沒有剛開始時那般激動,振奮之情。
這一戰,沒什麼花樣,河北平原大地,一目了然,連座山都沒有,所以這次,打的就是堂堂正正之列,十來天了,軍中將士等的身子骨都快乏了,終於,樂彥禎已經等不急了。
二十四日,樂彥禎所部進抵博平城,其實按正常行軍速度,二十二日就會抵達,但由於幽州騎兵時常在外騷擾,樂彥禎不敢大意,隻能緩慢行軍,每日行軍速度不過十五裡。
雙方距離不過三十餘裡,已經是非常接近了,在抵達博平後,樂彥禎派出信使,學起了春秋時期的文明人,邀請陳從進,在二十六日,在雙方中間地帶,舉行決戰。
陳從進接受了樂彥禎的挑戰,因為這正合他的心意。
而在其後,陳從進召集軍議,安排戰時的部署,並以劉世全為排陣使,
在臨戰的前一天,陳從進心中莫名的有些緊張,而又有些期待,陳從進在帳中,坐了又站起,站一會兒又坐了下去,心中煩悶之際,索性走出大帳。
“大王。”李豐見陳從進走出大帳,有些疑慮的問了一句。
“陪我在營中走走吧。”
“是”
此時軍中已經用過晚飯,軍卒大部分都在帳外,或是磨著橫刀,或是整理甲具,明日就要大戰了,所有人的心中,不可避免會有沉重感。
這麼多軍隊,已經跟著陳從進南征北戰多年,但都是軍中的漢子,所有人都知道,隻要打起來,彆管優勢多麼大,總是會有同袍戰死。
大家夥正專心做著自己的事,突然有人看見陳從進,連忙站了起來,拱手道:“大王來了。”
此言一出,附近的軍卒紛紛站起來,大王,大王的喊聲,此起彼伏。
陳從進將手往下壓了壓,笑道:“繼續做你們的事。”
此時正是秋末,天氣已經逐漸轉涼,但還未到寒冷的時候,但天氣雖好,可軍中的條件,依然算是艱苦的。
大軍雖不能算是風餐露宿,但是軍帳內的樣子,著實沒那麼舒服,一個帳篷裡,一般住十個人,這其中的味道確實是一言難儘。
這要是按現在的目光來看,武夫的日子確實是不好過,但要是橫向對比,這已經算是條件非常好了。
其他藩鎮,行軍打仗,正常情況下,是一帳二十人,而陳從進從攻下渤海國後,就開始進行一些改革,從一帳二十人,改為一帳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