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快來看!”林婉兒舉著手機,幾乎是撞開書房的門衝進來,發梢還沾著未化的雪,“《典籍裡的偶像》收視率破2.3了!這可是文化類綜藝前所未有的成績!”
狼毫在“民”字的最後一捺上微微顫抖,蘇明遠望著宣紙上暈開的墨痕,恍惚間覺得那墨跡像極了節目中“電子竹簡”上流動的文字。他起身時帶翻了一旁的茶盞,溫熱的茶水在青磚地上蜿蜒成河,倒映著窗外搖曳的燈籠光影。“當真?”
他聲音發緊,伸手去夠手機的指尖都在發涼,屏幕上跳動的數字仿佛還帶著演播廳裡璀璨燈光的餘溫。
次日清晨,琉璃廠的古籍書店剛開門,老板就被湧來的學生們嚇了一跳。十五六個穿著校服的少年少女擠在店門口,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驚飛了屋簷下的麻雀。“老板,有沒有《貞觀政要》?就要蘇明遠在節目裡讀的那版!”
紮著雙馬尾的女孩眼睛亮晶晶的,書包上還掛著用紅繩編的“獬豸”掛件。
書店老板扶了扶老花鏡,從櫃台下翻出積灰的典籍,看著孩子們爭搶著掏錢的模樣直咂舌:“現在的年輕人,居然為了本書擠破頭。”
角落裡戴眼鏡的男生正捧著《諫太宗十思疏》誦讀,忽然興奮地跳起來:“我在課本上畫了蘇明遠的揖禮插圖!你們看,這‘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的批注,老師還給我打了個大大的紅五星!”
網絡上更是掀起了一陣“蘇明遠熱潮”。短視頻平台上,電子竹簡論道的話題播放量短短三天就突破了5億。有網友模仿節目裡的場景,用硬紙板自製“發光竹簡”,煞有介事地站在自家陽台上背誦《詩經》;還有舞蹈博主將古代禮儀動作改編成流行舞蹈,配文“跟著蘇老師學禮儀,跳最潮的古風舞”。
陳浩然的微博評論區也炸開了鍋。粉絲們紛紛艾特他:“陳哥!快去學蘇明遠的‘金殿對策’,我們要看你當‘現代狀元’!”
被逼無奈的陳浩然隻好發了條自拍,照片裡他戴著儒巾,手裡舉著本《三字經》,配文:“正在努力補課中,再催就學蘇明遠用算袋當書包!”
文化局的會議室裡,暖氣開得十足。蘇明遠解開青衫的盤扣,露出裡麵印著“典籍偶像計劃”字樣的文化衫,滑稽的反差讓在座的領導們忍俊不禁。王司長推了推眼鏡,將厚厚的策劃案往他麵前一遞:“蘇顧問,這次邀請各領域明星解讀傳統文化的項目,還得靠你掌舵。”
“掌舵不敢當,”蘇明遠翻著策劃案,突然被某頁的“流量明星讀《山海經》”企劃逗笑,茶水差點噴在紙上,“但咱們得立個規矩——不能讓明星們穿‘露腰漢服’扮誇父。”
他指著窗外,遠處的故宮角樓在陽光下巍峨聳立,“就像故宮修文物,得講究個‘修舊如舊’,文化傳播也得守住根基。”
這時,推門進來的小李抱著一摞粉絲來信,信封上畫著各種可愛的獬豸表情包。“蘇老師,有個中學生在信裡說,她用你教的‘電梯簡揖禮’,成功讓插隊的大叔道歉了!”
小李笑得直不起腰,“還有人問,能不能出個‘明星版新六藝’遊戲,讓偶像們在裡麵用《論語》打怪。”
蘇明遠接過信,信紙還帶著淡淡的墨香。他撫摸著信紙上歪歪扭扭的字跡,想起節目錄製那天,台下那個穿著漢服卻差點絆倒的女孩。“這個提議好,”
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不過得讓明星們先通過‘典籍知識考核’,通不過的就罰他們穿三天合規製的漢服錄綜藝。”會議室裡爆發出一陣大笑,窗外的雪不知何時停了,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典籍偶像計劃”的橫幅上,燙金的字閃閃發光。
深夜的四合院靜謐無聲,隻有暖爐裡偶爾傳來的“劈啪”聲。蘇明遠坐在葡萄架下,仰頭望著漫天繁星,忽然想起古人說“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林婉兒端著熱薑茶走來,見他對著夜空傻笑,忍不住打趣:“蘇大偶像在和哪顆星星對詩?”
“彆打趣我了,”蘇明遠接過茶盞,熱氣氤氳中,他仿佛又看見節目裡那片飄落的銀杏葉,“我非‘偶像’,乃‘傳燈人’。”
他指向胡同口的路燈,昏黃的光暈裡,幾隻飛蛾正繞著打轉,“就像那盞燈,光一亮,自然有人循著光來。我們要做的,不過是把燈芯撥得更亮些。”
話音未落,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文化局發來消息,說“典籍偶像計劃”第一期嘉賓名單已定,打頭的赫然是陳浩然。蘇明遠笑著回複:“記得提醒陳公子,讀《山海經》時彆把‘燭龍’念成‘燭龍辣條’。”發送鍵按下的瞬間,他看見自己在手機屏幕裡的倒影,青衫與現代手機的重疊,竟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簷角的銅鈴在夜風中輕響,驚起一隻歸巢的鳥。蘇明遠望著那隻鳥消失在夜色中,忽然覺得,文化的傳承就像這寒夜裡的燈火,或許單盞燈的光芒微弱,但當千萬盞燈次第亮起,便能照亮整個長夜,讓後人看見光裡蘊藏的千年風華。他裹緊青衫,起身往書房走去,案頭的狼毫早已磨好墨,等待著寫下新的篇章。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