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遠的古風妝造教程視頻在這樣的深秋午後突破了百萬播放量。他坐在明遠書院的古戲台前,身後的朱漆屏風上繪著《韓熙載夜宴圖》的局部,手中的狼毫筆在宣紙上輕點,正在錄製“斜紅妝”的教學片段。
“斜紅妝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他的筆尖蘸著黛粉,在自己眼下畫出一道月牙形的斜紅,“此妝意在模仿女子醉酒後臉頰的紅暈,故需‘濃淡得宜,似醉非醉’。”鏡頭掃過他的側臉,黛色的斜紅與現代的高清鏡頭碰撞出奇妙的美感,彈幕裡瞬間飄過“蘇先生手太穩了!”“這比化眼妝難多了吧”的留言。
視頻評論區裡,一個id叫“書生不才”的男粉絲留言:“沒想到男生束發這麼講究,蘇先生能出個男士古風造型教程嗎?”蘇明遠看到時正在研磨,墨塊在硯台裡轉出細膩的漣漪,他忽然想起自己初到現代時,對著鏡子研究了三個小時才學會用發膠固定漢服發冠的糗事,不禁輕笑出聲:“善!明日便錄‘慶朝士子一日妝’。”
次日清晨,他特意換上直裾袍,在書院的百年槐樹下支起鏡頭。“慶朝士子晨起,首重‘整衣冠’。”他從樟木箱中取出儒巾,“此巾又名‘襴巾’,需先以發帶束發,再將儒巾由後向前包裹,最後以玉簪固定——”話未說完,儒巾卻因手法過快滑落,惹得鏡頭外的助理小周笑出了聲。
“重來。”蘇明遠正色道,重新整理儒巾,寬大的衣袖掃過槐樹葉,“古人雲‘君子正其衣冠’,束發不僅是禮儀,更是修心。”這次他放慢動作,指尖順著儒巾的紋路輕輕按壓,陽光穿過槐葉的縫隙,在他發間落下一片碎金,“讀書時著直裾袍,取‘直心直行’之意;會客時換襴衫,因襴衫下擺的襴紋象征‘以禮待人’。”
視頻發布當晚,蘇明遠男士古風造型登上熱搜。有男生跟著教程學束發,卻把儒巾係成了蝴蝶結,自嘲“手殘黨不配穿越”;有ser在評論區曬出自己還原的慶朝士子造型,配文“蘇先生的考據比史書還細”。某美妝品牌的營銷總監連夜打來電話:“蘇老師,我們想做‘古韻妝造’係列,您願意合作嗎?”
三天後,雙方在故宮旁的茶樓見麵。蘇明遠望著桌上的口紅樣品,膏體上刻著細膩的纏枝紋,卻搖搖頭:“包裝需用古籍紋樣,比如《妝台記》裡的插圖。”他指著對方遞來的設計稿,“且收益需分三成給傳統文化保護基金。”
“蘇老師,”總監苦笑著搖頭,“您這不像明星,倒像個文化使者。”他看著蘇明遠認真的眼神,忽然想起網上流傳的“蘇明遠片場教演員禮儀”的視頻,“不過……我們願意試試。”
一個月後,印有《妝台記》插畫的口紅上市。蘇明遠親自為產品題字,筆尖在包裝盒內側落下“以今人之手,繪古人之畫——此乃吾輩之責”。首發當日,限量版口紅在三分鐘內售罄,有粉絲在直播間舉著口紅驚呼:“這哪裡是口紅,分明是把古代妝奩揣兜裡了!”
慶功宴上,品牌總監舉起印有古風紋樣的酒杯:“蘇老師,您這波操作讓我們明白,文化才是最好的賣點。”
蘇明遠望著窗外的故宮角樓,月光給飛簷鍍上一層銀邊,忽然想起在特展上見過的明代女子妝奩。“非吾之功,”他輕輕搖頭,“是古人的智慧太璀璨,今人隻需做個引路人。”他摸出袖中的狼毫筆,筆杆上“明遠”二字被磨得發亮,“就像這狼毫,毫毛取自狼尾,筆杆雕著古紋,用它寫字,既是今用,亦是傳承。”
深夜回到書院,蘇明遠在書房翻看粉絲寄來的作業。有中學生用銀杏葉做花鈿,有上班族在通勤路上練習束發,甚至有外國網友用英文記錄“斜紅妝”的步驟。他忽然想起林婉兒說過的“文化無國界”,提筆在筆記本上寫下:“當黛粉遇上口紅,當儒巾配上西裝,古今之美,皆在人心。”
窗外,秋蟲唧唧,書院的燈籠在風中輕輕搖晃。蘇明遠起身整理案頭的妝具,發現那支用於演示的木簪旁,不知何時多了支現代眉筆。他輕笑,將二者並排放置——木簪上的纏花與眉筆的金屬外殼相映成趣,恰似他一直堅信的:古韻與今聲,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相互成就的光芒。
手機忽然震動,林婉兒發來消息:“蘇大人,你的‘古韻妝造’係列我全買了,什麼時候教我畫‘男士束發’?”
他望著屏幕笑出了聲,回複:“明日申時,吾備下儒巾與桂花釀,在書院恭候‘女弟子’。”發送完畢,他又補了一句,“不過需先學會‘正衣冠’,若再把儒巾係成蝴蝶結,便罰抄《弟子規》。”
月光透過窗紙,在宣紙上投下竹影。蘇明遠鋪開新的宣紙,飽蘸墨汁,筆走龍蛇般寫下“古今同妝”四個大字。墨香混著窗外的桂花香,他忽然覺得,這穿越千年的妝造美學,正如這墨汁——落在古代是詩詞書畫,落在現代是彩妝華服,無論何時,都能在人們心中,畫出最動人的色彩。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