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夏陽後,鄧禹並未急於西進。
他下令打開糧倉,賑濟百姓,又招募當地青壯補充兵力。同時,派出細作打探關中各路勢力的動向。
三日後,探馬來報:赤眉軍三十萬正在長安城外燒殺搶掠,關中豪強各自擁兵自重,互相攻伐。
鄧禹召集眾將商議,帳中氣氛凝重。
“赤眉雖眾,但暴虐無道,失了民心。”鄧禹分析道,“我們隻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賈複、蓋延聽令。”
鄧禹再次派出了自己的兩位得力乾將。
兩位年輕將領出列。
“你二人各率三千輕騎,沿北山偵查,摸清赤眉軍的布防。”鄧禹頓了頓,“切記不可戀戰,遇到小股敵軍,可相機剿滅。”
賈複、蓋延領命而去。
鄧禹又看向鄧宏:“你負責整頓軍紀,每日巡查各營,凡有擾民者,嚴懲不貸。”
祭遵抱拳應是。他素以執法嚴格著稱,軍中皆稱“祭公執法,不避親貴”。有他坐鎮後方,鄧禹方能放心。
半個月後,賈複、蓋延歸來,帶回了詳細的情報。
赤眉軍主力駐紮在長安城郊,分東西二營,由樊崇、逄安分彆統領。但因糧草匱乏,軍心浮動,常有士卒外出劫掠。
鄧禹仔細研究情報,終於定下計策。
他命蓋延、賈複各率五千兵馬,在長安城東設伏;杜茂、傅俊帶三千人埋伏在城西;自己則親率中軍,佯攻赤眉東營。
是日清晨,漢軍鼓聲大作,向赤眉東營發起攻擊。
樊崇果然中計,率主力迎戰。
雙方激戰正酣時,蓋延與賈複突然從側翼殺出,漢軍士氣大振。
就在這時,城西方向火光衝天——杜茂、傅俊按照計劃,燒毀了赤眉軍的糧草。
逄安見狀,急忙率軍回援,卻在途中遭遇埋伏,損失慘重。
樊崇見後路被斷,無心戀戰,下令撤軍。
鄧禹乘勝追擊,斬首萬餘,繳獲輜重無數。
這一戰,漢軍聲威大震,關中豪強紛紛遣使歸降。
然而,勝利並未讓鄧禹放鬆警惕。
他深知,赤眉雖敗,但仍有二十餘萬兵力,且困獸猶鬥,不可小覷。更重要的是,關中局勢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鄧禹對眾將說道:“我們每占領一地,不僅要守住城池,更要收服民心。從今日起,廢除更始舊政,輕徭薄賦,恢複生產。”
隨著漢軍政策的推行,關中百姓逐漸安定下來。
田野間又響起了耕牛的哞叫,市集上重現了往日的熱鬨。
鄧禹西線作戰初戰成功,劉秀的影響力,日漸隆盛。
擁兵十萬餘之眾的西漢宗室諸侯王劉茂,主動投靠劉秀,劉秀大喜,立即封其為中山王。
劉茂十萬大軍加盟,劉秀軍隊氣勢更盛。
他立即著手解決洛陽的問題。
這年七月,劉秀大封群臣,以吳漢為大司馬、王梁為大司空、伏湛為司直,行大司徒事。
可是軍功卓著的馮異,卻沒有受到封賞。
消息傳到馮異的部隊裡,銚期、王霸等人十分不高興。
“大將軍帶領我們浴血奮戰,可是皇上在給予我們的封賞時,都十分克製。反而鄧禹、王梁、吳漢等人都上位了。”
“是啊,皇帝這樣的封賞,可要寒了我們將士的心啊。”
“主公這樣的封賞,厚此薄彼。想那吳漢、伏湛有什麼軍功,卻受到了皇帝的封賞,並行大司馬、大司徒之事,卻有不妥。”
“主公是一代明主,朝廷之事,自有朝廷的安排,勿要妄議朝廷,作為臣子,我們隻求忠心侍主,安邦定國而已,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功名利祿,反而害了卿卿性命!”
馮異始終保持著高度政治自覺,和作為臣子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