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戰局膠著之時,
遠在隴右的侯丹突然率領大軍馳援屬地,
他率領五萬大軍,從背後偷襲漢軍。
漢軍頓時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岑彭、吳漢見勢不妙,不得不下令撤退。
延岑抓住機會,率軍追擊,漢軍大敗而逃。
這場意外的勝利,讓公孫述對延岑刮目相看。
他親自出城迎接凱旋的將士,
並當眾宣布:"從今日起,延岑將軍便是蜀地兵馬大元帥,統領一切軍務!"
戰後,公孫述對蜀地權力進行了重新分配。他
將部分軍政大權交給延岑,同時讓四個兒子輔佐,試圖形成權力製衡。
經過了前一次的教訓,
延岑深知其中利害,他沒有急於攬權,而是致力於恢複蜀地民生。
他減免賦稅,興修水利,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
公孫玉看著丈夫的所作所為,心中既欣慰又擔憂。
她明白,延岑的野心並未消失,隻是暫時蟄伏。
而公孫家與延岑之間的矛盾,也並未真正化解。
正當蜀地逐漸恢複元氣之時,劉秀親自率領大軍,再次殺向蜀地。
這次,他吸取了教訓,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步步為營。
延岑也不敢大意,他在蜀地各處布下重兵,同時加強了情報收集。
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決定蜀地命運的決戰。
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公孫述的四個兒子再次與延岑產生分歧。
公孫泰主張主動出擊,而延岑則堅持防守反擊。
"延將軍,難道你要學烏龜,一直縮在城裡?"公孫泰嘲諷道。
延岑沒有理會他的挑釁:"蜀軍剛剛經曆大戰,需要休養生息。漢軍遠道而來,我們隻需堅守不出,待其疲憊,再一舉擊潰。"
隨著戰局的發展,延岑的策略逐漸顯現出成效。
漢軍久攻不下,士氣低落,糧草供應也出現問題。
吳漢不得不考慮撤軍。
就在此時,蜀地內部再次出現危機。
公孫泰暗中勾結漢軍,企圖裡應外合,推翻公孫述和延岑。
公孫玉得知消息後,陷入了兩難。
一邊是自己的哥哥,一邊是自己的丈夫。
她最終選擇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延岑。
延岑得知後,心中五味雜陳。
他沒有想到,在這關鍵時刻,公孫家內部還會出現這樣的變故。
但他沒有猶豫,立刻采取行動,將公孫泰及其黨羽一網打儘。
公孫泰的叛亂被平定後,吳漢決定做最後一搏。
他集中所有兵力,對成都發起了總攻。
延岑親自率軍守城,雙方展開了慘烈的巷戰。
成都城內,火光衝天,喊殺聲震天。
在這場戰鬥中,公孫述為了保護兒子們,不幸中箭重傷。
病床前,他對延岑說,“岑兒,蜀地就交給你了......"
延岑望著公孫述的遺體,心中感慨萬千。曾經的敵人,最終將蜀地托付給了他。
延岑是精明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蜀王。
所以,他堅辭不受。
公孫述隻好答應他,隻做名義上的蜀王,而屬地的治理放手給延岑去大膽乾。
吳漢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撤軍。
延岑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最終保住了蜀地。
公孫家的四個兒子,經過這場戰亂,也逐漸放下了成見,開始輔佐延岑治理蜀地。
蜀地在延岑的治理下,逐漸走向繁榮。
此時的天下,形成了劉秀、蜀王、隗囂三足鼎立的局麵。
延岑深知,蜀地雖險,但要想長久立足,必須與各方保持良好關係。
他派人出使洛陽和隴西,試圖與劉秀、隗囂達成和平協議。
同時,他繼續推行新政,加強軍備,提升蜀地的實力。
公孫玉看著丈夫日夜操勞,心疼不已:"將軍,何必如此辛苦?"
延岑笑道:"夫人,天下未定,蜀地雖安,但不可不防。我要讓蜀地百姓過上真正的太平日子。"
表麵上的和平,掩蓋不了各方勢力的野心。
劉秀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再次統一中原。
隗囂也在暗中擴張勢力,企圖稱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