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廠因吳軍襲擊幾乎全毀。潯漓城百姓借此機會重新規劃造船廠。曾豐已與龐統商定新圖紙。曾豐宣布分工時,百姓熱情超出龐統預料。但見百姓情緒高昂,龐統僅表欣慰。
申時,趙雲率隊帶回大批物資,百姓目光閃爍。龐統笑迎趙雲,因時間緊迫,未多寒暄,即命人將物資運至造船廠廢墟。眾人抵達後,龐統指揮搬運物資至臨時倉庫,並按分工展開工作。
廢墟上眾人忙碌,既有潯漓城百姓,也有魏軍士兵。兩人分屬兩撥,卻皆按計劃有序作業。分工得當,效率頗高,不久即著手打地基。數十巨木樁深深打入土中,新造船廠各區域地基建成。
望著豎立的巨樁,曾豐笑意甚於龐統。地基完成後,眾人依圖分區施工。新廠規模更大更豪華,劃分區域增多。雖人數不少,但因區域分散,仍顯稀疏。加之工期緊張,龐統與曾豐商議後,決定實行輪班製。
設想失敗!
因吳軍突襲,龐統與曾豐深感警惕。
為加速造船廠修繕,二人商定輪班製。雖同時作業人數減少,卻確保十二個時辰無間斷施工。眾人分四組,每組輪值三時,如此既能保障休息,又能持續運作。在此特殊情況下,此法實屬必要。日後造船,亦擬沿用此製。
以現狀論,七日內完成已算佳績,畢竟新廠規模遠超舊址。儘管人人乾勁十足,然吳軍為不定因素,曾豐憂慮其可能再度來襲。然潯漓城眾人對此束手無策,隻能任其肆意進犯。
“現下如何防備吳軍?”曾豐望向江麵,滿心愁緒。
縱使加強城防,亦難保下次吳軍攻勢中守住造船廠。城牆屢受巨石衝擊終會失守,何況一廠房。
“曾管事,我有一問。”龐統忽道,“若將城中民船稍作改裝,是否可用於戰?”
曾豐聞言沉思。
“普通民船不大,難以裝載過多設備。”
“且裝設後,船上空間所剩無幾。”
“即便如此,容量依舊有限。”
曾豐苦尋小船對抗吳艦的優勢,卻不得要領。
龐統聽罷眉頭緊鎖。
“若數船以彆法相連,如我等新型戰艦般,豈非可擴大船隻規模?”
“這是否可行?”龐統凝視造船廠,憶起先前設想,脫口而出。
曾豐聽罷龐統之言,先是愣了一下,隨後陷入沉思。
腦海中閃過多種可能性,他反複權衡利弊。
“也許可以吧。”曾豐語氣謹慎地說道。
對於龐統的提議,曾豐仍心存疑慮。畢竟這僅是一個初步設想,還需通過實踐驗證。若實踐無誤,則說明此法或許可行。
“真的可以嗎?”龐統難以置信地看著他。
曾豐依舊低頭思索,沒有抬頭回應。
“隻能試過才知道。”
“走,去借船。”
儘管心中不確定,曾豐最終決定付諸行動。若成功,便大量複製。
隨後,龐統與曾豐抵達碼頭,向人借了兩艘小船。
將船運至彆處,曾豐開始比畫著手中的設計。
龐統在一旁不明所以,隻能靜靜觀望。
“我剛才仔細考慮,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小船載重有限,即使拚接,也無法承重大物。”
“若無法承載重物,這樣的組合便毫無意義。”
曾豐歎息著說道。
聽罷此言,龐統更加焦慮。
“這該如何是好!”
眼見吳軍戰船逼近,魏軍束手無策。
費儘心血的計劃竟告失敗,龐統一籌莫展。
此時,正巧趙雲前來尋訪龐統。
“龐先生。”
見二人冥思苦想無果,趙雲出聲提醒。
龐統聞聲抬頭,才發現趙雲已在眼前。
“趙將軍。”
龐統迅速向趙雲打招呼。
“龐先生和曾管事在商量什麼呢?”
趙雲到達後,見兩人似乎在沉思,出於好奇便發問。
“我們在考慮如何抵禦吳軍的進攻。”
“在我們的新戰船完全建成前。”
“剛才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效仿我們設計的新式戰船。”
“把小型船隻連接起來形成平台,在江麵構建防禦設施。”
“但這些小船的承載力不足,無法承受過多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