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屈瑕的帶領下,風允踏入楚國禁地。
春風尚冷,洞窟中滿是寒氣。
但火焰熊熊,石壁之上,一副副壁畫,在上散發著奇異的力量。
“山海圖?”
望向四周,卻感覺這圖,一脈相承,多似山海經所記之物。
“是山海圖,不過這是原本。”
“楚國之傳承,羋姓之守護。”
壁畫上,道韻溢出,這是尋常拓印之圖,所沒有的。
“風子儘可描繪吧,餘在洞窟口待君…”
屈瑕指向一旁,那是準備好的上好之帛,可繪之物。
“有勞。”風允道謝。
屈瑕頷首,緩緩而離。
……
時間流逝。
春風吹而又起。
因為風允的名望,不少的楚人都希望風允出仕楚國。
而安地之中,也因為是風允的封地,但貧瘠少人,遂不少楚人希望前往居住,幫助風子建築安地。
楚人遷居,這是大事,不可擅自而為。
楚君無奈,但若不遷民去安地,怕有傷民心,傳出楚君刻薄風子之言。
其旁,費無忌建議:“王,不若遷些奴隸去,反正安地多是奴隸。”
聞之,楚君不滿,揚粵之人太多,不好控製。
想到當初風允曾說的安民之法。
他道:“當初風子有策,可化揚粵之人為楚人,那就以安地為試,行此此策!”
楚君大手一揮,就抽調了萬名楚人,前往安地為民,建立楚人館,並令奴隸新生之子,由安地撫養,成年後,移居各地為民。
楚君之令出,楚人有喜,但也大驚。
議論之聲不絕,質疑不斷,權貴在後也思索其策。
楚君之後又補:此為風子之策,可利國德。
此番,楚人不再疑。
而權貴也隻能禁言。
此策是好是壞,還需用安地一試。
此時卻是未傷害及他們,且暫觀其變。
二月·春風——
風允繪錄楚國壁畫入《列國誌楚》,成書之時,天地異相。
楚國權貴翹首以盼。
隨著一個個巨大承天的楚相,飛縱而起,融入楚國國運當中。
每一位楚人都感到了力量加身,風寒後的遺留之疾,全都消弭。
而楚國權貴們,修行楚相之法,此時也感到自己所修行的楚相,得到了增幅。
道途亨通。
可以說,楚國之人,皆大喜!
當風允將《列國誌楚》交給楚君。
“《列國誌楚》是為楚之來曆,還望楚君能於楚人觀,至於策,楚君自行處置。”
風允也是隨意一說,他也留有原本,有人欲觀,他也不會吝嗇,楚君有心想藏,也藏不住。
“風子德行,寡人全知。”接過書,楚君就感到了其上的玄氣濃鬱。
“風子準備何時離開楚國?”
楚君詢問,語氣有些怪異。
無奈,此時楚國,風允的名望太高了,讓風允出仕的聲音多不勝數。
他心中複雜,難以言喻。
忌憚到無,他清楚風允之心不在楚,隻是擔憂楚人如何看待他熊商。
風允思索道:“餘準備前往揚粵一觀。”
“列國除卻誌外,餘還有策,其策也須記錄。”
楚君聞言,點頭,能暫離郢都城,也算不錯,於是令鬥廉來護。
“風子可隨意前往楚地。”
得楚君之言,風允不日即出,準備前往揚粵。
而楚君令人,清明之前,複刻多書,前往各地為楚人念書。
同時籌備楚神宗祠,以供其書,讓楚人多行祭祀,銘記尊祖之行。
在楚國欣欣向榮之時,或許是周禮長期的壓製,此時有尊祖為德,隱隱楚人有不服周禮之言。
……
此時,風允方離開郢都城,前往揚粵之地。
郢都城內,楚君跟前,正有一青年行禮。
望之,應是方才及冠之年。
“君上,為何不請風子出仕呢?”
殿中,除卻楚君與這青年外,還有屈瑕,費無忌,伍奢等朝中權重。
其眾人本欲說建立楚神宗祠之事,但這青年卻站出,讓他請風允出仕。
楚君目微蹙。
這段時間,民中是多有請風子出仕的聲音,但,朝中卻無一人說此事。
而此時,楚君也沒想到,竟有人會說。
且還是這人。
“伍奢,這就是你教導?”
楚君不去看那行禮的青年,而是望向伍奢。
伍奢大驚失色。
“君上,這……公子建年輕,此時也是為楚國考慮。”
伍奢望向青年,暗歎一聲,無奈至極。
但又暗觀朝臣,就見角落處,費無忌暗笑之態。
他心頭再驚。
但楚君目光掃過青年與伍奢,已然下令。
“不知國事,如何知曉風子出仕何位呢?”
“令,公子建,伍奢,攜五千奴隸,前往楚之沙地,開采紅銅,行楚國之政,成一富庶,以知國事!”
此言一出朝內大驚。
紅銅,比之青銅更為國之利也。
占領揚粵國時,正巧也是揚粵發現一紅銅之地的時候。
楚國自然占之。
如今各族中都有目光注視此地,想有一羹。
但此時楚君竟然以罰,讓公子建前往此地開采……
朝中眾人心思活絡,這是楚君有心重用公子建,為其鋪路。
伍奢低頭,眼中閃過喜意。
而在角落的費無忌,卻惱,狠狠望著伍奢。
伍奢對之,蹙眉。
“帶公子建離開,寡人現在不想看見他!”
“諾……”伍奢心頭略有不安,但還是拉著公子建離去。
而這件事,也隨之傳出,一時間,公子建的名聲,也傳了出來……
伍奢回居所後,收拾行李。
其旁,大子伍尚已經出仕,為上士。
而二子,伍子胥也準備出仕……
見伍奢得此調令,皆恭喜。
但伍奢還是心事重重。
按理說,費無忌是公子建及冠主持,公子建得勢,其也有好處。
但今日卻……
“有何可喜,若在沙地無功績,那這機會,就成大罪了。”
猶豫…伍奢望向兩個兒子,思索著低聲道:“隨我入密室……”
密室之中,伍奢將褒響之死,告知兩人。
兩人大驚。
“你二人皆出仕,阿父不在,難以護之;此秘要,伱二人小心而待,告知你二人,也是讓你二人明白楚君之性,免得踏錯步子。”
伍尚與伍子胥,對視,隱下震驚,嚴肅點頭。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