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巢咒沒有破!
洪水被擋下來了!
而在水流落下時,方才看清,是吳回之相。
吳回展開雙臂,其身上的火焰如風中殘燭,搖曳間滿是虛弱之感,胸口更是凹陷。
但他目中滿是決然,視死一擋之後,方才慶幸。
“謝風子…”
由人道意誌所凝結,吳回卻也在消散。
而洪水一擊郢都,不成,被反震,在散。
其劃分十幾股滔天水流,衝向荊楚各地之城。
這是風允的安排。
既然是楚國引起,那就不能牽連下遊諸國。
這水就散在荊楚之地,由楚人來料理。
風允隻能儘力,為楚尋生機。
何為生機?
就見洪水之勢慢了,一日之後,才蔓延覆蓋了整個荊楚。
荊楚成為了一片水澤,其覆蓋麵積,比雲夢最盛時還廣。
廣則稀疏。
卻也讓那滔天之勢不再,唯有小波小浪,卻也在緩緩平息。
可如此水澤,如何生存呢?
……荊楚此時少糧,隻能以洪水帶來的魚蝦為生,那春耕之禾苗早已被洪水衝刷,而倉中稻穀也被風允卷走。
一朝富庶,全被一場洪水所帶走,楚君心中悲痛,此時的楚國,要多少年才能重現昨日光輝啊?
他愧對先祖!
至於風允為何卷走稻穀?
隻因……
“萬物有靈……”
風允儘自己全力,而滅洪水。
此刻,水雖小,但並非消。
就見,一點點熒光,伴隨清風飛出。
雷澤孕生之術!
農咒!
萬物有靈之術!
那早先的種物,此刻隨著熒光,緩緩發芽,吸水,生根而紮入淤泥。
……
道天二重——
風允睜眼,就見燧人祖與有巢祖。
風允行禮。
兩位始祖點頭。
“你已經了解了巢,升華出自己的巢。”有巢祖率先說道:“任何的道,都是以人生為題,不設期限,這也是人族能傳承至此的緣由。”
“你如今為此世之天地,再次為人族帶來了人道,這是我與燧人都驚歎的事。”
滿懷期許。
有巢十分滿意,自己在道天一重時,親自出麵,為風允出題,助力玄道。
而燧人亦然。
燧人道:“文明之火,何分蠻夷?”
“你很早就在楚國解了此題,如此之解,我也是滿意的,但是伱看,除了楚人外,周禮之國會認同嗎?”
“或許有一些,但掌權者是不認可的。”
“這是無奈之題,我自己也沒有解,不然後世也不會成為如今之態。”
燧人感慨。
“但是你將人道理念托出,這已經是火的升華,我想,後世或許能不斷趨近何分蠻夷這個解。”
“再或者,我下一次為人出題時,也要用人道在人,何分蠻夷,來做問了。”
燧人哈哈笑著,隨之,一個燧咒,落入風允眉間的青紋之上。
“這是我的道,希望能對你有用處。”
不做遮掩,這就是燧人一生的道。
“多謝燧人祖。”風允對燧人再行禮。
又對有巢行禮,卻不言。
有巢感歎。
“我知道,你想問為什麼我不出麵。”
有巢望向燧人,皆無奈。
“每一層道天,都是人族的根基,都需要一位大能者,鎮壓道天,以鎮人族之運,這是護衛人族,萬萬不可失的力量。”
“我等不可輕易出,以免天地有變,萬物有變,人族受其欺。”
風允明了。
“諸位先祖能為人族,允尊敬。”
燧人點頭,道:我帶你去見知生,她是第三重天的道祖。
風允搖頭。
“暫緩,允還需去治水患,待水患去除後,再問知生祖。”
對此兩位人祖,自然不會阻止。
“這枚燧火給你,可助力熟種。”
風聲駁雜,風允回歸荊楚之地。
燧火,人道最原始的火。
風允拿出楚燈,此時楚火奄奄。
“我行人道,非楚道,應稱燧燈才是。”
燧燈!
風允高舉燧燈,繼續行雷澤孕生等術。
在水澤中央,九尾盤踞,風允坐在九尾腹旁,九尾悠然伸尾,注視四周。
似慵懶,卻更是警惕。
如此之廣的萬物有靈之術,比在夜郎造湖,巴山喚風,還要艱難。
而隨著風允施術,整個荊楚,以及荊楚之外的神農等被水澤侵擾之地,都迎來了它們的補償。
風允不吝嗇自己的力量,全力而行。
水澤之中的物種紛紛生長,一月恐有三月之功。
楚君大喜,立即派遣昭陽與屈原,帶重兵護衛風子。
而天子與諸侯們,呆呆望向已經平息的水患。
天子呆愣。
就聽身後諸侯有人聲:“人力勝天,可逆天意?”
屬於《周禮》的天,漏了一個大口。
在諸侯們的心中,也出現了一個口子。
天子聞聲,盛怒。
“天意不可違!”
可事實勝於雄辯,一切都擺在了天子,諸侯,各國之前。
天子強壓怒意。
維持著自己的威嚴。
“寡人問天楚罪,天顧念寡人心中人道,遂才讓風子治水。”
此言一出,諸侯皆不可思議,天子之言,何人相信?
可天子又道:“諸位都是《周禮》之國,理應清楚,這天是多麼的廣大,其天心豈是狹隘?”
“此番楚國已經受災如此,其罪……”似咬牙切齒。
“卻也免了!”
免了!
真的免了?
那他們諸侯出兵,退兵,即使因為天問楚罪,有了理由,但其消耗,何人來填補?
對此,諸侯皆望天子。
此時他們因為天問楚罪,已經沒有繼續出兵伐楚的理由了。
對此,天子如芒在背。
天子隻能道:“暫待,寡人問楚,如何彌補人道之災。”
天道用後,又用人道,天子威嚴,簡直可笑。
但沒有一個諸侯出聲發笑,隻是在等待天子的補償。
……
“楚君!”
“大噩來報,鄧國君,被我楚誤射,當場薨了!”
“什麼?”
出門在外,用手機碼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