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無需回頭,便知來者是呂娥蓉。
他緩緩轉身,對上那雙仿佛能洞察一切的丹鳳眼,微微頷首:“呂小姐謬讚了。剛剛之事不過是意氣之爭,算不得什麼。”
呂娥蓉走到他身側,與他並肩而立,目光同樣投向湖麵。那顆淚痣在月光下,更添幾分玉石般的清冷質感。
“算不得什麼?”她輕啟朱唇,唇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弧度,
“李軍正舌戰退王離,技驚四座,如今卻眉宇間鎖著一絲煩惱。若這隻是‘小事’,那能讓李軍正煩心的,想必是關乎國之大計的‘大事’了?”
李斯心中一凜。
好一個呂娥蓉!她的觀察力敏銳到可怕。自己剛才確實在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瞬間的思緒凝滯,竟被她捕捉得一清二楚。
他沒有否認,反而坦然一笑:“呂小姐慧眼如炬,斯確有一困惑。”
“願聞其詳。”呂娥蓉側過臉,那雙銳利的眼眸直視著他,帶著審視與探究。
“‘義兵’之策,終究是宏大敘事。”李斯的聲音沉靜而富有磁性,
“朝堂之上,可說服君王與相邦。但如何讓奔赴沙場的每一個士卒,每一個伍長、什長、屯長、百將,都發自內心地認同並踐行此道?
秦法森嚴,可束其行,卻難束其心。戰場瞬息萬變,若無發自內心的認同,‘義兵’之舉,恐淪為一句空談,甚至成為束手束腳的笑話。”
這,才是他真正的煩惱。頂層設計再完美,執行層麵出了問題,一切都是白搭。這需要一套能直抵人心的“軟件係統”。
呂娥蓉那雙英氣的遠山眉微微蹙起,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棘手。這確實是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的巨大鴻溝。她沉吟片刻,正欲開口,卻聽李斯繼續說道:
“欲解此局,唯有在軍中將士心中,點燃一盞燈,喚醒一把尺。”
“燈?尺?”呂娥蓉的美眸中閃過一絲不解。
李斯目光變得深邃,仿佛穿透了時空,看到了後世那位在龍場悟道的大儒。他緩緩道:
“人之初,非善非惡,卻天生有一種知是知非、辨善辨惡的本能。這,便是‘良知’。
它或許蒙塵,或許沉睡,但它始終存在。我要做的,便是以‘義兵’之大義,去擦拭其塵,去呼喚其醒。此為‘啟良知’。”
“啟良知?”呂娥蓉咀嚼著這個新穎而又充滿力量的詞彙,眼中爆發出驚人的亮色。
“不錯。”李斯的聲音愈發沉穩有力,
“讓每一位士卒都明白,他們手中的劍,不僅是為了軍功與田畝,更是為了守護身後的父母妻兒,是為了終結這百年亂世,是為了給子孫後代一個太平天下。
當他們心中的‘良知’被喚醒,他們便擁有了一把度量自己行為的‘心尺’。屆時,何為義,何為不義,無需軍法時時約束,他們自會做出選擇。這,才是我大秦‘義兵’真正的魂!”
這番話,已然超越了單純的謀略,呂娥蓉被深深震撼了,她看著眼前的男人,隻覺得他身上散發著一種開宗立派的大宗師氣度!
就在此時,一個清脆而略帶傲氣的聲音,如冰玉相擊,從不遠處的花影中傳來。
“好一個‘啟良知’!可李斯,你莫非忘了,你的恩師荀卿,其學說之基石,乃是‘人性本惡’!
你如今這番言論,豈非與令師之道背道而馳?自相矛盾,何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