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義點了點頭:“太後,您打算讓我在洛陽任職嗎?”
大臣們都愣住了,有的擔心,有的想看熱鬨。
沒想到太後沒生氣,還挺耐心地說:“那當然啦,兗州泰山離洛陽遠著呢,委屈你了。”
韓義正要說話呢,突然一個大臣站出來反對:“直接讓郡守當禦史大夫,不太合適吧。”
我心裡也跟著點頭:對呀。
好多大臣都反對,太後有點不高興了:“你說說,哪兒不合適?”
那大臣接著說:“韓義一直在兗州泰山,這次調到洛陽,恐怕會有麻煩。”
又有大臣說:“太後英明,但這禦史大夫的位置,不能隨便給人。”
沒錯,太後,這職位權力太大了,確實不太妥當。
這時候韓義站了出來:“太後,我在兗州泰山住了這麼久,對這兒有感情。
我的家人也在這兒呢,我鬥膽懇請太後另作安排。”
剛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瞧見韓義如此明白事理,也就不吭聲了。
朝堂裡頭突然變得安安靜靜,過了一會兒,太後才慢條斯理地開了口:
這事得再琢磨琢磨,我有點乏了,今兒個就先這樣吧,退朝。
太後站起身走了,小皇帝也被人抱走了。
太監走出來,扯著嗓子喊:
退朝嘍!
大夥兒好像早就心裡有數,誰也沒覺得奇怪。
韓義心裡已經有了主意。
如今這朝廷,亂得跟一鍋粥似的,那些老臣們對政事是能躲就躲。
劉基跟著韓義往司徒府走,壓低聲音說:
情況比咱想的還要糟糕。
他們回到司徒府的大廳,王允坐在主位上。
大夥兒都恭恭敬敬地坐著,王允開了腔:
今兒這事,真是荒唐透頂!
韓義已經換上了便裝,感覺渾身輕鬆,說道:
要改變現在的局麵,不能急,得慢慢來。
王允不以為然,氣呼呼地說:
現在還有哪點像個國家的樣子,想必太後和丞相已經商量好對策了。
一直悶聲不響的劉基這時候才開了口:
王公彆急,這隻是第一步,往後咱們步步為營,情況未必就差。
王允驚訝地看著他們倆,問:
難道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劉基瞅了瞅韓義,得到肯定答複後才說:
現在倒是有個計策,不過得看太後怎麼做。
王允明白了,強壓下心裡的波瀾,說道:
太後讓你回洛陽,雖說是升官,其實是監視你。
王允也不是好惹的,韓義隻是笑了笑說:
伴君如伴虎,我在那邊也挺自在的。
接著他又說:
今兒堂上反對的那些人,想必是想當禦史大夫的官員吧。
王允心想,以前怎麼沒發現這小子這麼機靈呢。
他說:
是,這個禦史大夫的位子,誰不想搶。
你不過是個小小的郡守,肯定會有不少大臣反對。
韓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悠悠地說:
太後和丞相想把這江山牢牢抓在手裡,咱們手裡的精銳部隊,是他們的心頭大患。
隻有把咱們放在眼皮子底下,他們才能放心。
第二天一大早,韓義他們又去上朝了。
跟昨天一樣,太後一開始就說起了韓義的事。
果然跟韓義想的一樣,太後堅持要讓韓義當禦史大夫。
昨天那些反對的大臣,今兒個慌了手腳,站出來勸阻說:
太後,這事可萬萬不行!
求您三思!
求您再好好琢磨琢磨!
今兒個反對的人比昨天多了兩倍,看來是下了不少功夫。
太後有點不耐煩了,皺著眉說:
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你們都躲哪兒去了?
要不是韓義,後果真是不敢想。
底下的人立馬安靜了,誰都不敢吭聲。
太後接著說:
就這樣定了,韓義過幾天就正式上任。
韓義剛想站起來推辭,就被劉基按住了。
這時候侍郎劉瑜站了出來,對太後說:
太後,我瞅著韓義老在泰山郡當郡守,好像不太合適做禦史大夫這個位子。
太後一聽這話,頭都開始疼了,韓義也是一臉懵,不明白劉基這是要搞什麼。
太後又追問道:
“那你說說,韓義到底適合乾什麼官?”
劉瑜拽了拽官服,鼓起勇氣說:
“我鬥膽說一句,韓義當鎮國公挺合適。”
這話一出,韓義自己都替劉瑜捏把汗。
這時候,所有人都盯著那個高位呢,競爭可激烈了。
喜歡三國:貂蟬帶娃堵門,我讓她再生請大家收藏:()三國:貂蟬帶娃堵門,我讓她再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