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
“據史料記載,威遠古城由嘉州刺史胡讚宗題寫了四門匾額,分彆是:東賓陽、南來熏、西慶成、北拱宸。次年,典史侯璧又在城西築護城台。明萬曆八年1580年),威遠知縣鄒鳳儀將城牆加高三尺,增設雉堞,用石砌馬道,並改題了四門匾額為:東望白、南文明、西崇嘉、北拱成。至100多年後的清雍正七年1729年)威遠重新置縣,當時老城牆已僅存基址,四門僅存一門洞,三門毀損。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縣王樗芳倡議修築土城牆,可惜不堪風雨侵襲不久便倒塌廢棄。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著名知縣李南暉組織修建石質城牆,四門仍建城樓,並親自題寫城門名與題額,即東門‘景春’,題額‘青陽侯國’;南門‘壽昌’,題額‘文明成化’;西門‘望嘉’,題額‘帝子遺封’;北門‘拱宸’,題額‘清流環帶’。石質城牆非常堅固,曆經風雨屹立不毀而保存至今。
“婆城威遠老城牆,作為川南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它圍築麵積達20多萬平方米,具有鮮明的明代特色,其城池布局充分利用土丘、山崗、山巒修築城牆,利用清溪河為護城河,舍棄了四方規整劃一的古城建製,大膽利用空間,自由、依勢而建,合理布局,形成了以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城市風光。
“威遠老城牆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默默守候著威遠婆城居民幾百年來五光十色、有滋有味的生活。老城牆下,環繞清溪河沿岸,還保留著傳統修麵理發、掏耳朵、售麻糖、賣小吃、照相等許許多多老行當。
“上了年紀的老人,都還記得他們小時候,城牆下打鐵鋪子,整日傳來‘叮叮當當’打鐵聲音。店鋪外,前來購買鐵製鋤頭、鐮刀、剪刀等鐵器的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非常熱鬨。
“從東門口往外約三十米,有一個很陡的斜坡,斜坡下麵便是清溪河,當時河麵寬闊,來來去去的大小船隻很多。而東門外是荒壩,自然而然成了進出婆城的水陸碼頭。熱鬨的碼頭旁邊,來往的人很多,便又自發形成了一個閒散集市和勞工市場,城裡需要‘棒棒’幫工)搬運東西,或雜工、或小工,便來這兒雇找;鄉下要出售柴禾、糧食、雞牲鵝鴨,都往這裡集中。特彆是鄉下農忙季節,很多閒散的人來到碼頭,尋找幫工,幫地主種田、栽秧打穀,點苞穀玉米)、挖紅苕等等,靠肩挑背磨,找一點可憐的苦力錢,以維持自己及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東門碼頭成了人們來往城鄉的中轉站,大小貨物的集散地。
“當時,北門、東門旁的老居民,小時候經常同夥伴們一起到河壩頭玩水,抓盤海螃蟹)、逮魚蝦、藏貓貓。到了寒冬臘月隆冬季節,清溪河上結上厚厚一層冰,大家非常喜歡到河上去打淩冰、滑瓦片,從河這邊滑到河那邊,“哧溜溜”響聲一片,看誰滑得最快最遠,小夥伴們便擁護他,讓他當‘孩子王’,有了好吃的,都要多分點給他。
“還有,早年清溪河漲洪水,渾濁的河水打著大大的漩渦,翻著高高的、渾黃的濁浪,洪水漲到了城牆下,但青石城牆修建十分牢固,洪水從來沒有把城牆衝垮。當時,一些調皮的小娃兒們,還一個個歡天喜地坐在城牆邊,吊起腳板用洪水洗腳,愜意地哈哈大笑。而一些膽大的市民,還手拿竹杆或網篼,站在城牆上或鉤、或網從上遊漂流下來的魚和其它東西。
“而今,東門外原來幾百級石梯,現僅剩幾十級。河堤上修築起了濱河公園,到處是綠樹成蔭的黃桷樹、榕樹等花草樹木,濃密的樹林引來各種鳥兒,整天歡歌笑語,到處鳥語花香。
“濱河公園環繞清溪河,以城牆為中心,是婆城最熱鬨、市民遊玩休閒最佳的地方。無論是清早太陽剛出,還是夕陽西下的傍晚,人們便三三兩兩來到濱河公園,有的左看右看,看有啥子西洋板眼;有的慢悠悠散步,感受著夏日清涼的愜意。抬眼一望,濱河公園中賣金魚花草的、唱歌打牌的、打氣球釣烏龜的、下棋擺龍門陣的、賣打打藥算命的、做生意跑江湖的……高矮胖瘦、男女老幼、老頭兒老婆婆,一個二個的,或靜默如菩薩般一言不語,或高聲大氣、扯筋扯怪嗚噓呐喊如叮叮咚咚的炮筒,吹的是神魂顛倒,聽的是如癡如醉,管它白天黑夜、江河倒流,小民自有小民自己的樂趣。威遠城牆根下,簡直就是一個包羅萬象、雜貨泛陳的小社會、大世界。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不到二十歲,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我下鄉相鄰大隊有一幼兒老師,長得乖巧玲瓏,很入法眼,一來二去我看上了她,但不知她對我是否有意。有一年夏天傍晚,她在縣城進行幼兒教師職業培訓學習,我便悄悄約了她,一同來到威遠老城牆根兒,走到一棵大大的黃桷樹下,買了幾隻鹵鴨腳板,要了兩杯咖啡,想學那些耍朋友的操洋盤。誰知,剛拿起杯子喝了一口,便覺滿口苦澀難咽,啥子咖啡哦,實在難以下咽。看著這兩大杯苦咖啡,想喝又喝不下,不喝倒掉又實在可惜。最後,我鼓起勇氣讓老板換一杯其它冰水或飲料,老板居然二話沒說,爽快地給我們換了。至今想來,這怎麼可能?賣出的東西,而且你還喝了一口,怎麼可能調換?但這一切,卻都是真的。”
“就是、就是!”王幺爸聽到,翹著大拇指說,“你的知識太豐富了,硬是讓我大開了眼界!”
“這都是我親身經曆,以及查找資料搜集到的。”東哥說,“在威遠老城牆根下,時光既可飛馳,也可倒流,人們都能在這一不大不小的地盤上,領略出一方民俗、萬般風情。行走在婆城威遠城牆下,你會不知不覺忘了時間、忘了吃飯、忘了接放學的孫子,忘了回家遭老婆子臭罵。一切都忘了,隻沉浸在這流傳幾百年,留戀在民風純樸的老城牆下市井之中。”
“就是、就是!”王幺爸感慨地說。
“後來的堰塘角、中心街、廣場街、城市花園,如今的婆城公園、河北街雄飛國際、楊家壩藍色地中海等等,都是近年逐步發展起來的。特彆是現在二、三十層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電梯洋房,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的高檔小區層出不窮,婆城威遠早已換了人間,越來越漂亮了。”東哥也感慨地說完,用眼睛到處遙望著。
喜歡王二哥歪傳請大家收藏:()王二哥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