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皇爺,石柱代宣慰使秦良玉攜諸將求見皇爺。”
聽聞是巾幗英雄秦良玉到了,朱由校大喜。他語無倫次的說道:“快宣!”
隻見那秦良玉身著一襲華麗而威武的鎧甲,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她身後的眾將亦是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他們一路奔波而來,隻為能投身到保衛邊疆、抵禦外敵入侵的戰鬥之中,以儘忠報國之責啊!
嘩啦啦一片跪地聲在上書房響起。
“臣石柱代宣慰使秦良玉攜子侄拜見吾皇。”
“哎呀,老夫人快快平身,來人啊,賜座!”高興的朱由校連忙令人給秦良玉安排座位。
謝過皇帝之後,秦良玉麵朝皇帝,坐在了禦賜的椅子上。
“秦老夫人可否替朕介紹下諸位將軍。”朱由校和藹的說道,要知道這一家子可是為他朱家抗爭到了南明永曆年間,真正意義上的烈士家族。
“遵旨,這是臣的獨子馬祥麟,這是臣兄秦邦屏,臣弟秦民屏,臣侄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
此次援遼,臣帶來了五千精銳白杆兵。前幾日剛到京城,在兵部接受了軍令之後,想著臨去遼東前特向陛下請安。”
這可是瞌睡送枕頭的壯舉啊,朱由校笑的樂不可支。
“嗯,秦夫人有心了,這樣吧,朕封秦邦屏、秦民屏為參將,領兵三千前往沈陽聽候熊經略差遣。夫人則帶子侄暫時先留在京城,朕正好有大事與卿相商。”
“遵旨,那臣馬上與臣兄弟交待一番再報與陛下。”
說完秦良玉就帶著自己的兄弟離開了上書房。
朱由校從桌後走到了秦良玉子侄身前,挨個詢問幾人年歲。當得知最長33歲,最幼17歲時,他點了點頭,看著幾人虎背熊腰的樣子,朱由校非常滿意,先不論幾人武功如何,當當拎出來和上書房外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比較,可以說是毫不遜色,且更甚一籌。
那些個大漢將軍幾乎都成了勳貴之家的鍍金場所,哪還有明初的優良農家子弟的影子,用銀槍臘頭來形容都不過分。
等秦良玉重回上書房後,朱由校客氣的詢問了一些軍務,比如白杆兵的由來,整個土司共有多少可戰之兵,糧餉如何安排的,石柱土司收成如何,可以說問得非常之詳細。體現了一個皇帝對一個小小土司的無上關懷。
感動的秦良玉及諸將,無不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當朱由校得知如今的石柱隻有數萬土人,連年用兵導致幾乎家家都有寡婦,孤兒,田產無多,幾乎都是山地,收成全靠天吃飯,從四川徒步走到京城,全依賴於從家中帶出的乾糧,沿途各級官府隻少量的提供了吃食,軍餉更就彆提了,一毛都沒看到。
聽到這裡,朱由校勃然大怒,砸掉了桌上的茶杯以示自己的憤怒。
怒目視著聞聲進來的太監,他下令給即將援遼的三千白杆兵補足糧餉,同時下旨嗬斥沿途路經的各級官府。
阿西吧,居然如此怠慢為大明效命的軍人,朱由校恨不能拿刀屠戮那些該死的官員。
朱由校的連番表現,可把秦家諸人感動的熱淚盈眶,紛紛表示願為大明效死。
見此,朱由校提出了心中構思良久的想法。
“夫人,朕想改革京營,但苦無精兵良將,能否借用貴子侄替朕效勞一段時間?”
“陛下聖明!微臣惶恐至極!臣的子侄們,皆乃我大明朝之忠實子民。能有機會為陛下您排憂解難,實乃他們此生最大的榮幸呐!微臣在此代表他們向陛下保證,縱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亦絕無半點退縮之意,更萬萬不敢有絲毫推辭之舉呀!”隻見那秦良玉一臉肅穆,言語鏗鏘有力,落地有聲,仿佛每一個字都蘊含著千鈞之力。其目光堅定如炬,滿懷著一片赤誠之心與忠勇之義。
“夫人之忠心,朕深感欣慰,那麼就請夫人領兵暫住京營,待朕整理好練兵典籍,再與夫人相商。”
隨後,朱由校就令人傳膳,與秦良玉一家子共進了午餐。
不待午休,朱由校又接見了從天津趕來的徐光啟,對於這個大中華第一個西化之人,朱由校是非常期待與其見麵的,可以說,此人是最接近現代的明人。
看著自己麵前侃侃而談的徐光啟,朱由校的笑臉完全是發自內心的。徐光啟不光談到了軍事方麵的知識,更是講到了西曆,西學。當談到了意大利人艾儒略時,話頭被朱由校打斷。
“徐卿,朕聞西人善火器,此事是否有誤?”朱由校好奇的問道。
“啟稟陛下,來我大明朝的西人皆為教士,捷通文武,對行軍打仗,軍械製造均有精通之處。臣結識的艾儒略更是其中翹楚。”徐光啟作答道。
“卿覺得如果朕將其召入京城,讓其攜帶火銃火以及各種操作手,卿可傳信與其,就說朕有筆大買賣要交給他。”朱由校眼珠子滋溜一轉,心生一計。
“臣立馬修書傳信給他。”徐光啟起身準備領命告退。
“此事不急,朕還有一事想找卿了解下,朕聞傳言說卿在上海縣試種了舶來品甘薯,是否有此事?”朱由校攔住了準備告退的徐光啟,問出了自己最想問的問題。
此甘薯可是後世鼎鼎大名的番薯,俗稱紅薯,可是救國救命之大糧,滿清之所以有‘康乾盛世’就靠這不起眼的食物,這也是朱由校想見徐光啟的根本因由。
“啟稟陛下,確有此事,臣自萬曆三十五年回鄉丁憂時,在自家農場種植了舶來品甘薯,此甘薯乃福建商人陳振龍自呂宋島帶回的,且由此人在家鄉試種了一番,才傳到臣耳中,於是臣在家無事,就在自家農場耕種了一番。臣發現此物耐寒高產,是不可多得的神賜之物。”經過徐光啟一番解釋,朱由校才恍然大悟,原來番薯並不是從南美洲直接傳入到國內的,而是商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帶回來的。如今的菲律賓正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那這事就說得通了。
在朱由校的要求下,徐光啟表示自己立馬啟程回上海,將甘薯種薯、薯根、薯藤帶來京城。
朱由校高興的舔了舔嘴唇,他有點懷念後世的烤紅薯了。那滋味,那香氣......不爭氣的朱由校口水直流。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