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聽著麵前之人的講述,整個人都呆若木雞,完全陷入了茫然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來,一直困擾著高爐無法承受高溫火燒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那不起眼的捏合劑!
在那些來自西方的專家們詳細而耐心的指導下,明朝的工匠們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調整,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符合要求的水泥配方。通過配方調製出水泥之後,再佐以適量的砂石攪拌成了接近於後世的混凝土,最後製成的高爐比原先設想的更加堅固耐用。就這樣,原本要在兩百年後才會出現的水泥,提前降臨在了明朝這片廣袤的華夏大地上。
朱由校心中暗自感歎,當初自己僅僅是出於軍事方麵的需求,特意聘請了葡萄牙人前來協助國家製造先進的兵器。誰能料到,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居然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一下子打開了國家科技發展的大門,使得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瞬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哈哈哈哈哈……”想到此處,朱由校不禁得意地笑出聲來,自言自語道:“這可都是朕的功勞啊!”他越想越是高興,甚至有些飄飄然起來。也許其他人對於這種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化的水泥究竟能夠給國家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還不太了解,但朱由校心裡可是跟明鏡兒似的。
無論是修建道路、建造房屋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是構築防汛用的堅固堤壩以及高聳入雲的宏偉建築等等重大工程,無一不需要用到水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水泥的存在,許多事情恐怕都會變得異常艱難,甚至根本就無法實現。
“吳彤,給朕好好的賞賜這些有功之臣。調試出配方之人,為何還沒來見朕?”
管事太監連忙解釋道:“皇爺息怒,調試出配方之人就在剛才去洗漱的人中,此人名叫王小順,其身家清白,到他這一代已經是六代宮中泥瓦匠了。”
感情又是一位明朝不合理製度下的產物,世世代代的匠奴。
很快,一群人簡單的清洗和更換衣物之後就快步來到朱由校麵前,準備跪地向皇帝請安。
朱由校攔住了工人們的請安,迫不及待的問道:“平身,平身,誰是王小順?”
一名年僅二十出頭的青年出班回答道:“小民就是王小順。”
朱由校哈哈一笑,指著他說道:“今日起,你就是九級匠臣,封正六品雲騎尉,賞銀一百兩,賜宅邸一座。另,選址新建水泥廠,由王小順為廠督,吳二為總管太監,希望卿二人能再接再厲,替朕把好關,儘心儘力的穩定水泥的性能,提高產量。水泥,朕有大用。”
吳二與王小順大喜,跪倒在地叩謝皇恩。
廣場上的匠臣們無不是眼露羨慕之情,雖然他們已經脫離了匠奴的身份,但是這武勳可不好得,沒有突出的貢獻可得不到。他們暗下決心,未來一定努力工作,為皇帝效死。
朱由校這一番當眾的冊封大戲就是演給其他工匠們看的,從之前的陳兵到現在的王小二,身份的改變隻是第一步,而冊封的武勳才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開始,這是整個家族終身受益的封賞,他不信這些工匠會不動心。
很快,內閣發出的吸納流民的公文在全國一十三道傳播的沸沸揚揚,隻要是明朝商隊將流民送到南京、天津、登萊三地,一個健康的流民朝廷獎勵五兩銀子,而獎勵銀由三地政府上報朝廷核算,由內帑全額撥付。
此道公文使得全國除江南幾道外都沸騰了,流民問題已經成了晚明政府的頑疾,殺不敢殺,賑災又沒錢,處置又處置不了,還動不動天天鬨事。既然朝廷願意管,那趕緊的,找士紳往這三地一送,撒由那拉了您內。。
頓時,全國各縣府的執行力蹭蹭的往上漲。一開始執行的時候,十個流民從陝西出發到達天津港口時能收到五個就不錯了。這個情況被及時上報京城之後,又一道嚴令從內閣發出,一番訓斥、奪官的操作之後,沿途護送過程中被坑害的流民就少了不少。
當北直隸各地政府護送的第一批流民成功抵達天津港始,史稱天啟大遷徙的移民浪潮開始了,這個政策將貫穿整個天啟朝數十年,一批批流民被遷徙到遠東、濟州島、台灣島、琉球、日本、朝鮮。隨著大明海軍實力的不斷提升,流民浪潮席卷了整個東南亞以及大洋洲地區。百十年後這些被漢人染指過的地方皆逐漸變成了大明固有國土,這點或許朱由校自己都是沒想到的。而他與下達這道指令的葉向高也成了名垂青史的大名人,這都是後話了。
作為北直登萊總督、都察院右都副禦史、兵部右侍郎的徐光啟,接下來會忙的腳不沾地,這些流民的到來是麻煩的開始,他已然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這些流民是未來抗擊女真人的種子,是皇帝的心頭肉,可不敢怠慢。
可解決了這些人的衣食住行,無所事事的流民就會與當地百姓鬨矛盾,如果任由其發展,可能會導致民變,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說,徐光啟就是徐光啟,他發出了一道指令,讓這些流民以工代賑。
很簡單,想要吃的飽,那就給我去乾活,大沽口港口小了,容不下那麼多船隻,那就給我去修港口。天津衛到大沽口港口的道路年久失修怎麼辦?修,泥土多得是,沒事你給我溜達壓馬路,也算幫政府敦實馬路了。
總之,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在寒冬臘月的北直隸天津衛,一群還未來得及轉運的流民就這樣被徐光啟利用到了極致。在內帑源源不斷的資源供應下,流民們替朝廷幾乎將天津衛城牆翻修了一遍,將京城至大沽口的數百裡馬路重修了一遍,大沽口港口、無數個新城堡都在這個時期悄然出現在了北直隸。
每天為了一口吃食而忙碌的流民,轉運船隻到達時,各個都變成了孔武有力的精壯大漢,讓接收單位的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樂不可支。
他啥事都沒做,就因為接收了這些精壯流民使得東江鎮防務建設又上了一個台階。
一片忙碌的情景之下,時間悄然來到了天啟元年元月,屬於朱由校的時光正式開始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