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之人將今日朱由校於功德林中所發表之演說,定義為“功德林宣言”。此番宣言宛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預示著大明王朝自此開始掙脫儒家中庸之道的束縛,轉而邁向銳意進取的擴張之路。
然而,朝中那眾多憤怒的官員們卻對此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當下國家根本沒有必要耗費巨資去修築這樣一座新城。畢竟,現今的國朝政務已然舉步維艱,外部更是強敵環伺。如此行事,實非明智之舉,甚至可以說是極為不妥當的決策。
但皇帝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說出的話語就如同已經潑灑而出的水一般,又怎能輕而易舉地收回來呢?故而,這便形成了一種令人無奈的局麵:上位者隻需輕輕動一動嘴巴,下達命令;而底下的眾人則需為此奔波勞碌,甚至累得筋疲力儘。
若要鑄造這座新城,首先需要進行詳儘的規劃工作。於是乎,工部自尚書董可威以下,包括侍郎馮從吾、王永光等人在內的百餘名官吏紛紛行動起來,投入到這場熱火朝天的繁忙事務之中。對於在天津修築新城一事,朱由校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且早有預謀的。
所謂的天津三衛乃成祖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設立的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由衛指揮使統領,直屬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達到五千六百人,三衛總計一萬六千八百人,旨在拱衛京師並維持地方安全。
作為後世天津市所在的天津衛,佇立在海河邊上,靠近了京杭大運河。可以說是京杭大動脈的樞紐之一,所有進京的糧食、物資都要在此卸貨,分裝由陸路或者通過海河轉運至京城或遼東。
年貨物吞吐量在萬曆時曾高達百餘萬石,可朝廷實際收到的稅款卻僅有可憐的幾千兩,這讓極度重視商業開發的朱由校非常不滿意。
原來那座古老的天津衛城,其東西長度長達一千五百七十米,而南北寬度則為九百多米。如此算來,它的總麵積竟然連兩平方公裡都未能達到,著實顯得太過狹窄逼仄了。更令人咋舌的是,如今所謂的三衛,雖頂著衛所的名號,但實際上早已名不副實。
經過一番詳儘的調查之後發現,這三衛中的士兵數量竟不足五千人,而且他們幾乎清一色地皆是朱由校這位皇帝所擁有的皇莊裡的佃農。是的,您沒有聽錯,三衛中所有登記在冊的士兵,無一例外,全都隸屬於朱由校這個如假包換的超級大地主家中的佃戶之列。不僅如此,就連三衛將近三分之二的肥沃良田也都已然化作了朱由校的私人皇莊。
要說這件事情好辦吧,其實也確實不難。無非就是給自己家的皇莊再多招募一些佃農罷了,畢竟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容納個幾萬人口還是不成問題的。然而,若要論起困難之處,那就不得不提到那空空如也的國庫了。
正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如今的國家財政狀況可謂是捉襟見肘。
這不,戶部尚書李長庚帶著兩位侍郎以及工部的主要幾位官員都在上書房,李長庚已經唉聲歎氣、哼哼唧唧許久了。隻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涕淚橫流地奏道:“微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啊!眼下遼東和西南兩地都正在用兵作戰,咱們的國庫早就已經入不敷出,分文不剩了。現如今還要鑄造天津城,微臣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微臣甘願辭去這戶部尚書一職,請陛下另尋賢能之士來擔當此重任吧!”
話說這可真是令人意想不到!這位年已五十的老臣竟然被逼迫到如此地步,以至於他竟以辭官來作為威脅。隻見那朱由校聽聞此事後,卻是仰頭哈哈大笑起來,朗聲道:“李卿啊,何必如此急躁呢?莫要慌張,朕倒是有一妙法傳授於你。不僅鑄造城池無需花費分毫,反而能夠獲利頗豐呐!”
此言一出,在場的李長庚、袁可立和李之藻三人不禁麵麵相覷,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他們的腦海中此刻充滿了疑惑,仿佛無數個問號在頭頂盤旋飛舞。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從未曾聽聞過鑄造城池居然還能夠賺取錢財之事。
朱由校哈哈一笑,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得意,然後開始有條不紊地指點起麵前的大臣們:“諸位愛卿啊,咱們此次可是舊城擴建吧?”他稍作停頓,目光掃視一圈,見工部尚書董可威連忙拱手應道:“正是,陛下所言極是。”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既然是舊城擴建,那必然就要拆除老城區那些百姓們原有的老舊建築啦。不過嘛,朝廷總不能讓老百姓沒地方住呀,所以還得新建一大批與原來同等大小規格的住宅交還到這些百姓手中才行吧?”
聽到這裡,眾大臣紛紛頷首表示認同,但心裡卻越發迷惑起來——這拆房子建新房的,豈不是又得花費一大筆銀子?這皇上口口聲聲說能賺到錢,到底賺錢的門道在哪兒呢?
隻見朱由校又是一陣爽朗大笑,仿佛早已看穿眾人心中所想,胸有成竹地解釋道:“哈哈,你們莫急嘛!這錢財自然就滾滾而來咯。想想看,承建這些新房子,朝廷是不是需要支出大量的建材采購費以及人工工錢等等費用啊?但是呢,如果咱們把這項艱巨的任務全權交給龍驤商會旗下的專業建築隊伍來負責處理,情況可就大不一樣啦!而且啊,放眼望去,整個城市這麼大一塊空白區域,除了建造住宅區之外,還能夠規劃出繁華熱鬨的商業區以及威嚴莊重的官府府衙呢!如此規模宏大的工程項目,如果統統交由商會去承辦搞定。待所有建設完工之後,既可以選擇將那些精美的商鋪和舒適的住宅直接出售以快速回籠資金;當然嘍,若是隻想細水長流地獲取穩定收益,也完全可以采取隻出租而不出售的策略嘛。這樣一來,財源廣進豈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當然,龍驤商會也不會做賠本買賣,朝廷沒錢支付費用,完全可以拿地來頂賬。如此一來,朝廷既能一分錢不花,又能將新城建成,又有了穩定的稅收來源,豈不美哉?
朱由校的騷操作頓時震驚了在場的戶、工兩部主官,這生意居然還能這麼做?他們十分懷疑,自己的聖賢書是否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如此簡單的道理,居然從來沒有人想用過。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