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師出京之後,朱由校就沒有下一步的舉措,每天不是在上書房接待內閣大臣的工作彙報,就是前往京軍大營參與訓練,更多的時間則是留在了後宮逗弄著兩個女兒。
轉眼,時間來到了四月,一道來自陝西的急報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書案上。
延寧固甘四鎮總督老臣黃嘉善病死於任上,享年七十五歲。這位老臣在天啟元年,從兵部尚書位置上被朱由校派往了陝西就任四鎮總督,可以說完全不顧名譽上的得失,這四年來在任上任勞任怨不說,還為朝廷練就了一支敢打敢拚的邊軍,而且還在任上收複了長城以西大小鬆山一大片國土,可以說既有功勞也有苦勞。
隨同急報被送來的還有黃嘉善給朱由校上的最後一份奏章,也可以說是他的遺折。
上麵寫道:希望朝廷不要因為自己的病故而停止之前的施政方略,隻有允許邊民相互貿易,以買賣方式互通有無,蒙、漢邊民的生計得以維持,蒙古才不會犯上作亂。
隻有積極實施睦鄰友好政策,開放邊境市場,方便漢、蒙民族貿易,儘力避免民間衝突,促成邊民和平相處,讓民休養生息,就能有效地穩固了邊境防務。
加上黃嘉善多年來在陝甘地區多次打擊、挫敗韃靼的入侵和挑釁,徹底打服了周邊的蒙古部落,使得邊民過了四年好日子。
黃嘉善一生著述較多,有《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見山樓詩草》等。
朱由校痛失愛臣,於是下旨輟朝一日致哀,誥賜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太保。
同時下旨特批黃嘉善三子黃宗庠進皇家學院就讀,其長房嫡孫二十歲的黃培封為近衛第九師中尉副連。將其二子刑部主事黃宗瑗調任遼東蓋州擔任知府。
撫恤完黃嘉善的家屬之後,經過與朝臣的探討之後,撤銷了延寧固甘四鎮總督官銜,其職能下放給了陝甘總督李起元。內閣決定將陝西行都司、甘肅鎮、寧夏鎮合並為甘肅省,成為明朝第十八個省。同時,晉升陝西寧夏河東兵備道副使張九德為甘肅巡撫,原甘肅副總兵楊嘉謨晉升為甘肅省中將提督,寧夏鎮副總兵魏世德晉升為陝西省提督。
五月,北京的天氣開始變得炎熱起來。近衛師已經下江南四個月了,期間地方奏章,欽差秘折源源不斷的被送入京師,朝中百官更是吵的不可開交。
先是山東,在孫元化的自查自省工作中,直接派兵抓捕了登州、濟南、萊州等數府的士紳、商賈、官僚一百餘人。共查抄出贓款黃金兩萬兩、白銀六百萬兩。剿滅犯上作亂的土匪、亂兵六千人。補上了天啟二年、三年海關稅收三百萬兩。黃金自然是被直接送入了皇家銀行的庫房,贓款、稅銀則全部進入戶部庫房。
接著是江蘇、安徽二省,在近衛師一萬騎兵的威懾下,左都副禦史崔呈秀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下,查抄了商賈兩百戶、士紳一百戶,前朝官僚三十名,逮捕了受賄的江蘇巡撫蔡複一,安徽巡撫孫居相兩隻大老虎。
並通過查抄孫居相的巡撫衙門,從中找到了其他主犯、從犯的線索。其孿生兄弟刑部右侍郎孫鼎相、三弟都察院山東省禦史孫可相,在第一時間被逮捕入獄。
前都察院左都禦史高攀龍、前禮部尚書孫慎行均涉案其中。由於案涉前朝重臣,崔呈秀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將所有的證據以密折的形式八百裡加急方式送到了京師,徹底引爆了朝堂。
事還沒完呢!
六月份,一封來自福建的緊急軍情,更是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眾所周知,朱由校曾經接見了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葡萄牙等歐羅巴國家的商貿大使,並分彆與這些國家簽訂了商貿協議。
可總有些人搶劫、偷稅漏稅習慣了的人不大樂意按照明朝律法繳納關稅。於是他們開始於沿海各省官員、商賈、士紳再次乾起了走私的無本生意。
隨著近衛師的腳步逐漸靠近福建,這些人坐不住了。於是他們聯合外國武裝商船,對明海軍在泉州的港口進行了偷襲。
天啟四年三月,荷蘭艦隊七艘軍艦外加戰士九百人,占領澎湖,並封鎖了漳州出海口。同月,荷蘭艦隊與東南亞勢力最強大的海盜李魁奇一同夜襲泉州港,將港內正在建造的八艘四級戰船、十六艘五級戰船全部擊毀在船廠內。
由於是夜襲,荷蘭艦隊隻是將船廠的在建軍艦全部擊毀,船工無一傷亡,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由於“澎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台員(明代對台灣的稱呼之一)即澎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而齒寒,不特澎湖可慮,漳泉亦可憂也”。所以對於荷蘭人占領澎湖,明朝當局自然不會聽之任之。
東洋艦隊司令上將顏思齊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憤怒之情如火山般噴湧而出,荷蘭人的惡劣行徑徹底激怒了他。
時間來到了四月初三,風和日麗,海麵上波光粼粼。艦隊司令顏思齊與副司令戚興國率領著東洋艦隊的三百艘戰艦浩浩蕩蕩地出征了。這些戰艦猶如鋼鐵巨獸一般,氣勢磅礴。
就在澎湖群島周邊的遼闊海域上,他們與敵人不期而遇。對麵是七艘囂張跋扈的荷蘭軍艦和五十艘由海盜李魁奇指揮的船隻。這場遭遇戰瞬間點燃了戰火,明朝曆史上的第一場對外海戰就此拉開帷幕。
三百艘明軍戰艦無一不是東洋艦隊的精銳力量,每一艘都裝備精良,尤其是那總數七百門的火炮,更是讓它們成為東海海麵上的絕對強者。相比之下,七艘荷蘭軍艦雖然也配備了三百多門火炮,但在數量上明顯處於劣勢。至於那五十艘海盜軍艦,所擁有的火炮不過區區百餘門,根本無法與明軍相抗衡。
無論是從總噸位還是火炮總數來看,明軍都占據著絕對的上風。按照常理來說,這樣巨大的差距應該能讓勝利的天平毫無懸念地傾向明軍一方。然而,戰鬥的進程卻遠非如此簡單,它並沒有完全取決於噸位和火炮總數的優勢。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