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少年得誌的輝煌,也有政治失意的悲涼,其生平與創作深刻反映了漢末三國時代的風雲變幻。】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謝靈運看著天幕,十分激動地說道。
至於唐朝那些詩人,再重新弄一石分唄!
【曹植生於東漢末年的譙郡,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
【他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十歲能誦詩文,言辭敏捷,深得曹操喜愛。】
【曹操平定北方後,曹植隨父居於鄴城,與“建安七子”,如王粲、劉楨等人交遊,參與鄴下文人的唱和活動。】
【其詩賦才華橫溢,曹操曾讚其“兒中最可定大事”,一度被視為繼承人的有力競爭者。】
“哼!最終還不是朕繼承了大統?”
魏文帝曹丕看到這裡,冷哼一聲,開口說道。
長兄曹昂戰死後,他就是最合理的繼承人!
什麼曹衝也好,曹植也罷,都沒有他心機深沉,不足為慮!
【曹植性格灑脫不羈,嗜酒任性。在曹操晚年“立嗣”問題上,他因多次觸犯禮法,逐漸失去父親信任。】
【而曹丕工於心計,善於籠絡人心,最終於217年被立為魏王世子。】
“陛下運籌帷幄,繼承大漢皇位,順應天理!”
郭女王來到曹丕身邊,巧笑嫣兮地對他說道。
“那是漢獻帝德不配位,自己主動禪讓於吾!”
曹丕聞聽此言,臉上露出笑容,開口說道。
【曹丕繼位後,對曹植猜忌日深,相傳曾逼其七步成詩,否則處死。】
【曹植即興吟誦:“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曆史真實性存疑,但生動反映了兄弟相殘的悲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鄭莊公讀著這首詩,一時間有些愣神。
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叔段。
雖然不是他主動迫害,但是也是故意縱容叔段壯大實力。
隨後一擊必殺,擊敗叔段,成功即位!
而叔段兵敗後逃到衛國,最終客死他鄉。
本來這段悲劇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如果不是母親的偏愛,又怎麼會有兄弟相殘的悲劇呢?
可惜,可歎!
【曹丕稱帝後,曹植屢遭貶謫,封地多次遷徙,如鄄城、雍丘、東阿等,並被嚴密監視,形同囚徒。】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曹植多次上書《求自試表》《陳審舉表》,請求參與政事或戍邊報國,均遭拒絕。】
【曹植後來貧病交加,於232年病逝於陳郡,年僅41歲,諡號“思”,故世稱“陳思王”。】
“豈有此理!”
“讓曹丕滾過來見我!”
曹操看到這裡,頓時勃然大怒,對站在一旁的許褚吩咐道。
這曹丕竟能如此對待親兄弟?
絕對不能輕饒他!
【曹植前期作品,如《白馬篇》《名都篇》,充滿豪情壯誌,語言華美,展現貴族公子的意氣風發。】
【下麵我們來欣賞一下!】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好一個遊俠少年!”
“好一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秦始皇嬴政看完全詩,不禁讚歎連連。
曹植這首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把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少年郎,就該如此!”
李白看得熱血沸騰,忍不住擊掌叫好。
他對曹植是非常推崇的,不僅是對其才華的認可,更是對其詩歌風格的共鳴與欣賞。
特彆是這首《白馬篇》,簡直是寫到了李白的心尖上!
【曹植後期作品,因政治壓抑,風格轉向深沉哀婉,代表作《洛神賦》《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
【曹植借神話、詠物抒寫懷才不遇之痛,藝術成就極高。】
【其中,《洛神賦》以浪漫筆法描繪人神之戀,更是被譽為“千古絕唱”!】
【我們來欣賞下這篇辭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