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體態,恐怕連現有的姬妾都難以應付,更彆說新娶的。
胡惟庸對此深表懷疑。
畢竟,李善長並沒有什麼特彆之處。
這件事胡大老爺並不在意,但朝廷中的其他人卻不這麼認為。
雖然大家心裡都有同樣的喜好,
但有些事不宜公開。
你喜歡,就自己承擔。
何必如此張揚地迎娶呢?
你以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娶一位妙齡少女是好事?
誰能不議論呢!
頓時,朝廷上下對李善長的批評聲四起。
許多找到機會的禦史像嗅到魚腥味的貓一樣,迅速出擊。
彈劾!
參奏!
從人品問題到結黨營私,各種罪名都被提了出來。
一時間,李善長成了禦史台的重點目標。
李善長起初表現得很鎮定。
畢竟,被禦史指責並不是新鮮事。
彆說他了,哪怕是坐在上首的朱元璋,也常被大膽的禦史揪住失誤批評一番。
那些禦史,膽子一大,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他這個丞相呢!
因此,他根本沒太在意,該辯解就辯解,該反駁就反駁。
漸漸地,李善長察覺到了異樣。
他發現參劾他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有禦史台的禦史,連六部官員也開始參與。
這事似乎越來越嚴重了!
最讓他不安的是,掌握實權的朱元璋態度模棱兩可。
這一下,李善長徹底慌了。
禦史彈劾他,他可以不在乎。
畢竟這是朝堂政治遊戲的一部分,彈劾和辯解都是正常現象。
但朱元璋這種放任不管甚至暗中鼓勵的態度,就很不尋常了。
李善長心裡閃過一個令人震驚卻又在意料之中的念頭。
“朱元璋是不是要看著我倒下了?”
想到這裡,李善長不禁冒了一身冷汗。
對抗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雖然他結交了不少朝中重臣,這些人或許能在某些事情上與他同進退。
但如果讓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朱元璋?
絕無可能!
朱元璋能掌控江山,靠的不僅是威望和手段,更是大明遍布全國的百萬大軍。
隻要兵權在握,朱元璋就無所畏懼。
左思右想都覺得不對勁的李善長,在焦慮中想出了一個歪主意。
兩天後,他竟然主動上奏請求辭去職位。
這是一次試探。
他想看看朱元璋的真實態度。
他隻猜到了開始,卻完全沒料到結局。
朱元璋連一句挽留的話都沒有,直接當場批準了。
這一下,李善長徹底愣住了。
)
李善長曾設想自己的結局。
他早已明白,丞相之位不可能永遠擔任。
甚至,在某些不幸的情況下,隨時可能失去一切。
他曾夢見自己仍為丞相,卻被朱元璋貶謫的場景,但現實比噩夢更殘酷。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的仕途會以這種方式結束。
辭職?
請求退休?
按規矩,這種級彆的官員提出辭職,不是應該先挽留再交流嗎?
為何朱元璋如此乾脆地同意?
李善長想要收回剛才的奏折,試圖解釋這是誤操作。
然而,當他抬頭時,迎上的卻是朱元璋冰冷刺骨的目光。
那眼神絕非對待老友或舊部,更不是對多年追隨者的寬容。
朱元璋眼中隻有輕蔑、不屑和厭惡,唯獨沒有惋惜!
李善長被這目光震懾,將要說出口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清楚了,自己已無退路。
既然遞上了辭職的奏折,對方也欣然批準。
那麼,他不僅失去了丞相之位,還失去了所有官職。
如今,他僅剩一個韓國公的頭銜,彆無所有。
這豈不是逼迫他歸隱山林?
李善長踉蹌著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隨後失魂落魄地走出皇宮。
直到被守門將士叫住,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置身宮外。
抹去臉上的冷汗,他顫抖著在仆人扶持下登上了馬車。
放下車簾後,他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
憤怒?或許有一點,但更多的是恐懼!走出謹身殿的那一刻,李善長最擔心的是朱元璋是否會秋後算賬。
更讓他焦慮的是,朱元璋若真要清算,不知會追究到何種地步。
一旦被深究,那些隱藏多年的劣跡將儘數曝光,而自己恐難逃明正典刑的命運。
如此一來,連九族都可能覆滅。
李善長從未自詡為清白之人,酒色財氣、權勢美色他無一不愛。
多年官場沉浮,他也不知害過多少人。
樹敵無數的他,曾為權勢、利益不擇手段,許多事更是難以見光。
若這些秘密被揭開,後果不堪設想。
而此刻,那些平日裡對他畢恭畢敬的官員們,恐怕也會轉而對他落井下石。
麵對未知的局勢,李善長滿心茫然與驚懼。
帶著這份忐忑,他回到了韓國公府。
傍晚時分,韓國公府賓客雲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往日追隨李善長的黨羽們,此刻竟齊刷刷地齊聚於此。
他們並非自願前來,而是不得不如此。
李善長突然遞交辭呈,讓他們措手不及。
這些人並不真心依附於他,但多年以來,他們的利益早已與李善長緊密相連。
想要輕易抽身,談何容易?即便想背叛,又有誰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