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立的大明周報社更是家喻戶曉。
如此背景,普通人見了胡大老爺都要行禮。
然而另一方麵,他在此次科舉中玩了把戲。
方孝孺自己就是受害者。
那些讓他落榜的試題,皆出自此人之手。
朝野上下,私下議論胡大老爺的學生、家長、學者數不勝數。
甚至,方孝孺也曾當麵說胡大老爺的壞話。
提起這件事,方孝孺就越發覺得窘迫。
這些回憶就像一樣困擾著他,特彆是當著當事人的麵想起那些尷尬往事時,簡直令人難以承受。
然而,方孝孺終究是個能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的性格確實固執而呆板到了極致。
他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了。
既然胡老爺說私下裡沒人時可以稱呼他老胡,在眾人麵前則稱胡大人,那我就照做便是,關我何事?
於是,方孝孺真的開始一口一個“老胡”地與胡老爺交談起來。
不過這隻是普通的閒聊罷了,絕不可能恢複到過去那種在青樓裡的無拘無束。
畢竟,無論身份還是地位,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區彆。
即便像方孝孺這樣幾乎不懂社交技巧的人,也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
胡老爺也沒有多想,如今這樣的狀態已經不錯了。
與方孝孺聊天並無其他目的,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
像這種層次的小人物,實在沒什麼值得算計的價值。
不過是聊聊天、憶往昔、感歎幾句罷了。
不過,看到方孝孺的模樣,胡老爺心中也不禁暗自感慨:看來以後不能再和他一起去青樓了。
萬一不小心暴露身份,哪怕偽裝得再親密,也無法抹平兩人之間的差距。
就算給方孝孺幾個膽子,他也絕不敢與胡老爺一同作樂。
)
——
方孝孺與胡老爺的短暫敘舊,最終在幾分尷尬中結束。
胡大老爺和方孝孺對此事都感到有些複雜。
他們之前一起去青樓的經曆,確實充滿樂趣。
可惜,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了。
並不是說沒了方孝孺,胡大老爺就不能再去青樓,而是以胡惟庸的身份去那裡,感受完全不同。
想到這些,胡大老爺就覺得有點頭皮發緊。
敘舊完畢後,他裝模作樣地四處走動,順帶看了看文件,隨口發表了一些意見。
在普通人看來,這隻是閒聊,可對於胡大老爺來說,這是權威的體現。
他的身份和在大明周報社的威望,讓他的每一句話都顯得意義非凡。
被人短暫奉承固然愉快,但如果持續不斷,而且方式不當,反而讓人厭煩。
胡大老爺今天的工作量已經超負荷,該結束了。
當李建林帶著諂媚的笑容送彆時,他終於坐上馬車回家了。
看著馬車遠去,眾人互相看了一眼,笑著回去工作。
儘管如此,大家仍在私下議論紛紛。
李建林並未阻止這些議論。
羅貫中站在人群後方,是最後返回的編輯之一。
他注意到身旁同樣駐足許久的方孝孺,猜測對方或許也對胡大人抱有欽佩或向往之情,於是便直截了當地說道:
“孝孺,今天見到胡大人,有沒有學到些什麼?”
“如今像胡大人這樣不戀名利,能果斷放棄大好前程的人,在朝堂上可真少見。
”
方孝孺聽後,驚訝地瞥了羅貫中一眼,但仔細觀察卻發現他神情坦蕩而堅定。
這讓方孝孺心中一震。
自己向來直率,卻沒想到還有比自己更直的人。
胡大人的不貪名利倒是無可厚非。
當初胡大人因病辭去左丞相之職,多次拒絕厚祿,選擇隱居生活,這份灑脫確實令人敬佩。
即便之前的一些官職難以評價,但胡大人為創立大明周報社所做的一切更是毋庸置疑。
他親手打造的這份基業,說放棄就放棄,毫無猶豫,這才是最讓人折服的地方。
換作彆人,即便離職也會設法安排接替人選,名義上是為了確保事務延續如初。
胡大老爺離任時,未給繼任者留下任何指引,甚至報社編輯到最後一刻都不知發生了何事。
這種人即便被指責貪戀名利,也無人信服。
然而,方孝儒深思後發現,此事另有隱情。
胡大老爺並非貪戀名利之人,但他好色的程度令人咋舌。
即便過去許久,想起他在醉風樓的表現,仍讓人心有餘悸。
儘管如此,方孝儒隻能將這些埋在心裡。
畢竟他曾與化名陳近南的胡大老爺一同出入青樓,卻被對方憑借才華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種事若傳出去,不但有損顏麵,還會得罪人。
罷了罷了,羅貫中顯然比我更單純。
讓他繼續崇拜胡大老爺吧!胡大老爺雖好色,但至少在不貪名利這一點上,還是值得肯定的。
至於胡府,此後一切如常,再無波瀾。
胡仁彬在胡府後院忙碌,儼然成為半個種地農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觀察著地裡的紅薯藤和莖葉,心中思索。
按父親的說法,現在應該到了收獲的時候,植株的表現也表明已成熟。
是否能開始挖紅薯了?
胡仁彬並不著急。
畢竟父親收割土豆時的詳細步驟都記錄了下來。
如何挖掘、記錄、稱重、保存以及留種……
隻需按照父親的方法小心操作即可。
想到這裡,胡仁彬長舒一口氣。
自己忙活這麼久,總算要收獲了!
不說彆的,先挖!
一身粗布衣裳、滿手泥土的胡仁彬毫不在意。
他本想拿起鏟子直接挖下去。
可看著地上的枝蔓,又猶豫了。
這鏟子太大了,可能會傷到珍貴的種糧。
不行!
得換個小鏟子!
雖然平日胡府低調,胡仁彬在家中也常受責罰。
但他是胡府的大少爺,尤其是妹妹胡馨月入主東宮後,更是成了皇親國戚。
儘管胡仁彬不再像從前那樣不羈,但他作為大少爺的名聲卻更響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