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展開電報,發現一共足足有3頁紙,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他雖然已經認識幾千個字了,可這看起來得啥時候才能看得完啊。
“老田,你來念。”
“行。”
田保華接過電報紙,“我從4月20日念起吧。”
“4月20日,我中路軍順利從葉塞河抵達鄂多河流域,遭遇敵捕魚兒海方麵軍殘部120萬人左右拚命抵抗。”
“我以方勝利的裝甲兵團展開狂飆推進,以嶽軍、範希亮兩個兵團齊頭並進。”
“王文哲第11兵團從上遊抄後攻擊。”
“在直升機低空突防的幫助之下,我軍避開敵人的陸基雷達探測,順利將500多人的突擊隊送到了河對岸,在4月22日的時候,王文哲兵團已經順利抵達鄂多河北部。”
“敵人和我軍交戰2天損失17萬人後敗撤。”
“我窮追不舍,敵人直接炸開5座水庫,淹沒了超過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形成大片沼澤泥濘區域,讓我軍無法以機械化方式展開追擊。”
“但王文哲麾下的5個軍,已經在烏拉山北地區埋伏好。”
“4月24日,王文哲集結240輛灰熊34中型坦克,1875輛skz係列裝甲車,2萬多輛卡車、吉普車、摩托車展開機械化突擊。”
“鏖戰到4月26日,敵捕魚兒海方麵軍建製已經被完全打亂,我追擊部隊輕裝抵達戰場。”
“4月27日,我軍俘虜敵軍20萬人以上,敵軍還在負隅頑抗的殘部隻剩下30萬人左右,朝著北方突圍。”
“4月28日,我軍全殲捕魚兒海方麵軍大部,敵軍8萬多殘敵已經抵達海邊。”
“在上船之後,他們遭到了我們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攻擊,還有深海潛艇的攻擊。”
“最終在4月29日,以沉船方式乾掉他們2萬多人之後,捕魚兒海方麵軍總司令羅利諾夫大將,宣布投降。”
“我軍此戰,死傷9萬多人,全殲捕魚兒海方麵軍先後200萬人,俘虜超過89萬人。”
“攻陷捕魚兒海高原,以及熊海平原北部。”
“我部因為長途奔襲,冰雪天氣的凍傷,還有這段時間冒雨追擊,趟過泥濘區域,損兵折將之後,隻剩下75萬人。”
“大約有20萬左右的傷員,目前已經在分批送回漠北地區。”
“其中無法移動的4萬多重傷員,還請調遣野戰醫院,抵達鄂多河沿岸地區進行救治。”
……
李雲龍長出一口氣,“雲飛兄的這一封捷報,來得正是時候啊。”
“立即回電楚雲飛,祝賀中路軍並第3集團軍群取得輝煌大捷。”
“我會立即抽調100萬預備役,編入第3集團軍群,補充各部的兵力。”
“告訴楚雲飛,他的部隊,需要立即朝著烏拉山挺進,沿途會有我們的運輸機,給他們空投一些汽車。”
“如果他們缺少駕駛員,我也會給他們安排。”
“我隻有一點要求,以最快速度,越過烏拉山,攻入熊海平原北部,配合丁偉的突擊部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