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始祖叫大費,曾輔佐禹治水有功,受到了帝舜的封賞。賜給他一姚姓賢德女子為妻,賜姓贏。並賜給大費黑色的旌旗飄帶,從此黑色成為秦的底色。帝舜又安排大費馴養禽獸,大費工作認真,禽獸馴養大獲成功。受到了帝舜讚賞。
大費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大廉,因長的像鳥,被稱為鳥俗氏。次子叫若木,就是費氏。若木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是自己討生活,居住各個地區。費昌生活在夏桀王的時代,因無法生存,隻好歸順了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
大廉就是鳥俗氏,他的玄孫叫孟戲,中衍,長的也像鳥,但善駕車。太戊帝聽說後,想叫他們給自己駕車,占卜是大吉。於是就把兩個鳥人請來駕車,並給他們娶了媳婦。從太戍帝開始,中衍的後代子孫,每一代輔佐殷國都有功勞。嬴姓子孫在殷商朝多數都有社會地位。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鎮守西部邊疆。中潏的兒子叫蜚廉,蜚廉的兒子叫惡來。蜚廉善奔跑,惡來力大無窮,父子倆都憑才能和力氣侍候商紂王。武王伐紂的時候,因父子倆都是紂王死黨,替紂王乾了不少壞事,惡來被處死。蜚廉出使北方,躲過一劫。等蜚廉出使歸來,周朝已經滅亡。沒有辦法稟告出使北方的情況,於是就在霍太山修築祭壇向紂王報告。修祭壇時挖出一具石棺,石棺上刻著字:天帝命令你不要參入殷朝動亂,現在賜給你一具石棺,用來光耀你的家族。蜚廉死後,就裝進石棺,埋在霍太山。
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的兒子叫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因為打仗勇猛,有個綽號叫宅皋狼。孟增的兒子叫衡父。衡父的兒子叫造父,造父為秦掙下了一片江山。
造父因善駕車得到了周穆王的寵幸。諸侯送給周穆王四匹駿馬,這四匹駿馬分彆叫驥,溫驪,驊騮,綠耳。四匹駿馬周穆王甚是喜歡。決定駕四匹馬去西方巡視。一路風光無限,穆王樂而忘返。不覺在外麵已經很長時間了,玩興正濃。朝廷信使駕快車前來給穆王送信說:徐偃王趁穆王巡視西方,趁機叛亂,叫穆王趕緊回朝平叛。
周穆王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當時慌了手腳。西方距周都城近兩千裡,趕回去怕已經來不及了,周穆王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造父勸周穆王說:大王我們得趕緊往回返,平叛是大事,寧早不宜遲。
穆王說:近兩千裡的路程,趕回去怕也來不及了。
造父說:叫四匹駿馬飽餐一頓,我們連夜趕路,力爭兩天趕回去,我們還有勝算。
造父把四匹駿馬添加精料,讓馬飽餐一頓,飲足了水。把一些粗重的家夥禦下來,輕裝上陣。挑二十乘車組成輕騎兵,連夜向周都城趕來。造父日夜兼程,日行千裡,終於用兩天時間趕回京城。
因穆王西巡,徐偃王趁機作亂,留守的朝臣帶領甲士正與叛賊對峙。穆王在返回周都城的同時,令西路諸侯回京平叛。穆王趕到周都城,西路諸侯也陸續趕到。都城的留守大臣見穆王帶兵返回,便打開城門,內外夾擊,徐偃王大敗被捉。穆王非常生氣,把徐偃王滿門抄斬。
穆王平定叛亂,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穆王憑功行賞,能這麼快就把叛亂平定,主要是造父日夜兼程,日行千裡,及時趕回京城,才能一舉平叛,造父功不可沒。周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這是嬴姓子孫得到的第一塊封地。
有了趙城,贏姓子孫造父的族人,終於有了一個固定居住的地方。這一支嬴姓子孫以城為姓,從此便以趙為姓。這支趙姓人後來有了很大的發展,春秋時晉國上卿趙衰,就是這支趙姓人的後代。再往後,趙魏韓三分晉,這支趙姓人終於建國,成為諸侯。
蜚廉的三子叫惡來革,他死的比較早,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也善駕車,有好的社會地位。而女防的兒子旁皋卻不善駕車,而是善於飼養。由其善養馬,養馬為旁皋家族帶來財富,接下來幾代人都養馬。兒子太幾,孫子大駱都是養馬高手。大駱的兒子叫非子,也善養馬。
大駱家族善養馬,引起諸侯國申侯的重視。申侯把女兒嫁給大駱,大駱一步登天,成為諸侯的姑爺。大駱與申侯女兒生兒子成,不久大駱逝世了,兒子成做了大駱的繼承人。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