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隔河簽約,回去又反悔,與戎狄聯合攻晉,晉大敗。晉厲公懷恨在心,一定要教訓一下不守信用的秦桓公。秦桓公二十六年,晉厲公聯合諸侯,攻打秦國,秦軍敗逃,晉軍一直追到涇水岸邊才返回。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景公即位。景公也是一個平庸的君主,即位後就沒做一件像樣的事,直到景公十五年,晉軍攻鄭,鄭向秦求救,秦出兵,在櫟邑打敗晉軍。到了晉悼公,晉開始強大起來,成為諸侯盟主,多次率領諸侯進攻秦國,打敗秦軍,追過涇水,到達棫林才返回。
此時晉軍強大,秦景公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到晉國去與晉平公簽定盟約。但不久雙方又背叛了盟約,秦晉始終都是對立的狀態。景公有個同母兄弟叫後子針得寵且富有,有人說壞話誣陷他,他害怕被殺,就逃到晉國,帶著錙重車上千輛。晉平公說:後子這麼富有,為什麼還要逃跑?
厚子針回答說:秦公無道,我怕被殺,想等他子孫繼位後,我在回去。
景公在位四十年逝世,兒子哀公繼位,厚子針又回到秦國。
秦哀公八年,楚國的公子棄疾弑殺楚靈王自立為王,這就是楚平王。哀公十年,楚平王派人迎娶秦國女子做太子建的妻子。接回秦女後,楚平王見秦女漂亮,就自己娶了秦女。太子有些不滿情緒,楚平王要殺死太子,太子建逃亡鄭國避難。因楚平王殺死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逃亡吳國。
晉國的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大家族,勢力逐漸強大,削弱了晉國君家族的權力。六大家族爭權奪利,矛盾日益激化,正在孕育一場內戰。晉國自顧不暇,秦晉兩國沒有戰事。
伍子胥逃亡吳國,輔佐吳王闔閭,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吳國強大起來。為報父兄之仇,伍子胥說服吳王攻打楚國,楚王逃到隨地避亂,吳軍進入楚都城郢都。楚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楚國大夫申包胥是伍子胥的好朋友,當年伍子胥逃離楚國時與申包胥告彆,申包胥知伍子胥的誌向與能力就說:君離楚欲何往?
伍子胥說:父兄之仇不共戴天,去尋能報父兄之仇之國。
申包胥說:君想滅掉楚國嗎?
伍子胥說:不滅楚國誓不為人。
申包胥說:君能滅楚,我也能救楚。
申包胥見吳軍進入郢都,楚大夫申包胥馬不停蹄去秦求救。到了秦國求救,秦不願多管閒事,沒有答應申包胥的請求。申包胥抱著秦宮殿的柱子,整整哭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哭的淚水都是血色,終於感動了秦哀公,答應了出兵救楚。
秦出戰車五百乘去救楚國,打敗了吳軍,吳軍撤離了,楚國得救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
秦哀公在位三十六年逝世,太子夷公去世早,於是大臣們便擁立夷公之子繼承君位,就是惠公。惠公五年,晉卿中行氏,範氏反叛晉國。晉君派智氏,趙簡子討伐他們,範氏,中行氏逃到齊國。晉國內亂,使晉自顧不暇,秦晉沒有發生戰爭。秦惠公在位十年逝世,由太子繼承君位,就是秦悼公。
秦從惠公開始進入衰敗期,幾代君主都沒有什麼作為,戎狄時有犯邊,鄰國也蠶食秦的土地。各諸侯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齊國的田氏家族勢力在一天天擴大,國君薑氏勢力在減退,大臣田乞竟殺了國君孺子,立國君的哥哥陽生為君,朝政把持在田氏家族手中,君主成為傀儡。
吳國開始強大,欺淩中原各國。秦悼公九年,晉國與吳國在黃池會盟,爭做盟主,最終是吳國占了先,做了中原盟主。秦悼公在位十四年逝世,兒子厲共公繼承君位,秦有了一些新景象。
秦秦厲共公即位,有了一些改變,先加強軍事力量,震懾各國。厲共公二年,蜀人依附秦國,派車隊為秦送來財物,尋求保護。厲共公十六年,在黃河興修水利工程,減少了洪澇災害,增加了糧食生產。同年派兵兩萬攻打大荔國,占領了大茘王城邑,滅國。厲共公二十一年,把平陽設為縣。厲共公三十三年,秦派兵攻打義渠戎族,活捉了義渠王,使義渠不敢犯大秦邊境。秦有了短時間的強盛。
秦厲共公三十四年厲共公逝世,當年發生了日全食。厲共公逝世,由兒子躁公繼承君位,秦越發衰敗。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