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鍋洗碗,這種活很多人都不願意做。
並不是因為這種活有多麼的難。
大抵是人都喜歡身體時刻保持乾燥清爽。
而雙手碰水洗碗時,接觸到油膩會使人,潛意識產生厭惡感。
當然也不排除人天生就有隻想享受不想動的惰性作祟。
典型代表就是閻瑗了。
張玲聽到從門板傳出微弱的呐喊聲,她得意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連續兩天將閻瑗逮住刷鍋洗碗著實不易。
往日裡父親在的時候閻瑗總是能找到理由拒絕或逃跑。
那是因為閻瑗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父親,父親的性格又恰巧願意當閻瑗的父親。
有人說,子女隻有在父母離世後才能算真正長大。
沒了依靠才會完全具備自主的獨立擔當意識。
所以說有父親這個依靠才讓閻瑗有了可乘之機。
這一次她可要在父親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好好培養一下閻瑗做家務的能力。
算是對父親彆樣的心疼方式!
突然。
她感到有人站在不遠處的超市裡在窺探她。
停下腳步,細細觀察了好一會兒,卻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身影。
隻見有一位穿著時尚靚麗的婦人,非常優雅的在向超市老板問路。
婦人身邊不遠處停著一輛耀眼的紅色跑車。
難道她產生了錯覺?
不,這不是錯覺。
這種熟悉的窺探感覺不止一次了。
她是一個不喜歡被動的人。
曾嘗試過利用專業技術查看監控,使用鏡麵成像,手機錄像功能等手段試圖抓現行。
他依舊沒有確定跟蹤的人是誰?
或是跟蹤的人時刻交替輪班,亦或者擁有高超的偽裝技術。
不過,令她放心的是目前沒感到窺探的人有惡意。
想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才尋找不到可疑之人。
不過,令她還有些疑惑的是窺探者很可能不止一撥人。
有時候會有兩三雙眼睛,從不同方向盯著她;
有時候卻隻有一雙眼睛默默的注視著她。
注視!
因為有種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感。
不,這麼說還有點兒不確切。
再確切一點兒像是影視劇裡母親看著自己孩子的感覺。
但當意識到母親早已經去世,她又覺得這種感覺相當可笑。
不想了。
她搖搖頭便繼續向停車位而去。
準備驅車進行一天的忙碌。
來到公司了解到,彆山柳與智華科技的合作案進展順利。
彆山柳與她說話的時候,明顯多了幾分自信與傲氣。
當然,隻要下屬有能力,多一點兒傲氣,她還是能夠接受的。
隻是小靳時不時的在耳邊吹風說,彆山柳自從當上了項目經理,太過於目中無人,得罪了不少同事。
更是把一個不願意到其手下工作的同事逼著自動離職了。
為此王主管基本上見人就嚷嚷著說,張玲這是借著彆山柳的手欺負人。
張玲當時隻是淡淡的問了一句:
“你知道那個自動離職的同事叫什麼?”
“聽說是叫王婷。”小靳隨口說。
張玲笑容中帶著幾分嘲諷味道說:
“你們關係很好嗎?”
小靳生怕被張玲誤會,慌亂的解釋道:
“不,不是。我和她關係怎麼會好呢?同事們都知道那個王婷,仗著王主管是她二叔,還曾多次給我甩臉子。搞得企業就像是他們家開的……”
說著說著,小靳看到了張玲幾分玩味的笑容。
這才恍然明白自己被人攛掇的當槍使了。
終於沒臉繼續說下去。
“說呀!我在聽。你怎麼不說了?”張玲的笑容中帶著幾分陰冷。
因為她早已經了解清楚,王主管曾經為了維護侄女王婷,故意將王婷犯的錯誤強加給彆山柳。
才有了她看到的王主管當著眾人麵嗬斥,並開除彆山柳的場景。
彆山柳現如今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權益,隻是在工作上讓王婷,吃了一下自己曾經吃過的苦。
不曾想王婷在王主管的庇護之下,工作上從來沒有吃過一點兒苦。
所以被過分庇護的王婷受不了就離職了。
小靳掛起幾分尷尬的笑容,試圖挽回的說:
“啊……呃……不說了。張副總,對不起。我剛想起來手頭還有一份報表分析報告沒有寫。所以我還是先出去工作了。”
張玲隻是神情嚴肅的沒有表態,一直看著慌亂的小靳逃出了辦公室。
剛出門,一手撫|慰著劇烈顫動的心臟,同時長舒一口氣的自語道:
“好驚險啊!我這不是彪嘛。明知道彆山柳現在是張副總麵前的紅人。還要聽信彆人的慫恿說那些有的沒的。”
小靳說的彆人就是集團裡,那些見不得女人做他們頂頭上司的小男人。
為何要說是小男人呢?
因為他們表麵上看著是順從了張玲在集團的權威性。
但骨子裡還時不時的想要利用一切手段從中作梗。
這些人的典型代表就是王主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用小靳在她麵前嘮叨這些,張玲自是明白這些小男人的心思。
而小靳隻不過因為害怕彆山柳的崛起,直接會影響自己在張玲心中的地位。
所以一時間才輕易的被這些人所蠱惑利用。
傍晚!
張玲剛從超市買了一盤雞蛋出來。
看到門口不遠處,一棵樹下有兩個老人,在打聽李想奶奶之前住的醫院怎麼走?
或是老人持外地口音太重,所穿的衣服又有些老舊,明顯給人一種與當前城市格格不入感。
他們詢問的路人時,要麼被一臉嫌棄,什麼都不說的離開;
要麼罵罵咧咧滿口臟話,嗬斥老人儘快讓路。
好不容易遇到懂事小孩想要指路,卻被其母親連忙拽進懷裡,並對兩個老人惡言相向。
老人委屈的向圍觀路人連忙解釋道:
“不是,真不是大妹子說的那樣,我們隻是想問問xx醫院怎麼走?”
老人殊不知自己的解釋有些太多餘。
圍觀的路人並不是想聽什麼解釋。
他們之所以圍觀就是想憑看到的事情,隨意臆想一個令他們感到有趣的答案。
然後,憑借臆想出來的結論,隨意吐槽評價著看到的事情。
也不管他們的惡意言論是否會對遇到的陌生人產生致命影響?
更不會想想若有天道報應,必會報應到他們自己身上,讓他們真正體會今日惡意下的人性冷漠。
當然那種無懼因果報應的自私之人除外。
孩子母親明顯不願意與兩個老人扯上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