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魔族,他們先改變了精靈的觀念,讓他們極端開放。”
“然後生育率暴跌。”
“隨後精靈人口那麼少,就是被欺負的日子了。”
“其他國家打進來,世界樹帶領精靈反抗,但因為人口實在太少了,加上精靈的觀念已經被魔族潛移默化的改變了。”
“隻能把魔族趕出南方大陸,關起門來過日子。”
“但精靈公主不服啊,他們可是認為,自己比野蠻好澀的龍族文明,比狡猾奸詐的人類道德高,加上精靈被突然欺負,好不容起來,怎麼能不複仇,所以開啟了大叛亂。”
“這其中的客觀規律,就是精靈們被欺負,導致了想複仇,世界樹忽略了這個客觀因素,在那裡提倡和平,愛護自然,並且還提出了特彆保守的概念,過於貞潔。”
“而精靈公主,忽略了精靈人口稀少的客觀事實,認為世界樹背叛了精靈。”
“相對的,我們要遵守的客觀事實是什麼?”
“在我們起家的時候,亞人因為內戰的傷痛,文明的倒退,被各種欺負,急需一個希望。”
“我們隻需要用你的名頭,在打一些勝仗,在保證食物和衣服,就毫不費力的統一了亞人。”
“在打我完我爹後,他們是不服的,但我打贏了,這個時候,統治起來還是很艱難的。”
“這個時候的客觀事實,就是他們不服我。”
“但是,我帶著他們一起賺錢了,大賺特賺,情況就不一樣了,加上我原本是天才,之前整活的時間段在青少年時期。”
“這是不是可以算我叛逆期呢?”
“隨後,伊夫雷亞王國和烏克馬克王國宣戰,伊夫雷亞王國又是老冤家,我直接贏贏贏,他們就全老實了。”
“有共同的敵人,我創造了共同的利益,我還打敗了共同的敵人,我還設計了一套大家都可以比較公平競爭的環境平台,大家也就服了。”
“我一直都不宮鬥,我的這三個政策也都不是內鬥政策,而是把矛頭轉向外麵,就是因為,我們的內部剛剛磨合起來,我需要把矛盾轉向外麵,同時建立起威望,隻要威望夠,那麼依靠我這個紐帶,國家的穩定度完全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且,我還不用像彆的繼承人一樣,出賣國家利益獲得彆人的支持,我不需要。”
“我們的基本盤,也就是我們國內的客觀事實,是建立在我很強同時帶著他們一起做強做大的基礎上,他們向我忠誠的。”
“要符合這個客觀事實,我們就不能傷害他們的利益,所以我提出了以工代賑,不行就打其他國家,再不行才是賣科技的路線。”
“同時,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在戰場上,儘量殺死敵軍,這就相當於,削弱了伊夫雷亞王國的軍事實力,那麼他們的造反就會減弱很少。”
“這是為了保證,我們的統治在這裡可以穩固。”
“解放奴隸,以工代賑,建立工廠,全部都是好事,可以堵住罵我們魔王人的嘴。”
“至於說,不照顧垃圾人口,把男人當牛馬用的工作程度,這就會造成起義。”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會這樣。”
“是百分之炸的。”
“但為什麼,我敢執行呢?”
“第一我們不是農業國家,我們這裡是半農業,半工業的魔法社會,不是修什麼大型水利,而是解放生產力,大規模集群種田,工廠建立,新的房屋建立,鐵路,公路,全部都是成效快的。”
“修水利,奴隸和農奴們修完就回去該乾嘛乾嘛,對他們的好處不是肉眼可見的。”
“可是,如果我們讓奴隸,農奴們知道,如果新修建的房屋是給他們住的呢?”
“他們得到的工作崗位,在以工代賑後,大部分都可以保存下來,成為他們的工作,可以獲得工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