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晨光被機械蜂群切割成碎金,張建國盯著全息屏上跳動的紅色曲線,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警彈窗第三次覆蓋桌麵,72小時內全球糧食產量驟降40%的數字像道猙獰的傷口,而更觸目驚心的是埃塞俄比亞總統府實時畫麵——赤金蜂群如赤色浪潮漫過雕花穹頂,侍衛的步槍在神經毒素中墜地的聲響,通過空間通訊器傳來時帶著詭異的蜂鳴顫音。
"爸,納米蜂群已完成第三批次校準。"張思源的聲音從撒哈拉沙漠的量子授粉塔基地傳來,全息投影裡她護目鏡上沾著細沙,"但思源說矩陣磁場不穩定,像是......"
"像是有生物電在乾擾。"張思玥的插話帶著電流雜音,雙胞胎的心靈感應在空間設備中總會形成奇特共振,"那些赤金蜂的尾針頻率,和我們改造的機械蜂核心代碼......"
女兒們的推論讓張建國後頸泛起涼意,他下意識摸向口袋裡的青銅鑰匙——那是今早婁曉娥從迪拜送來的藥膳包裹裡掉出的,1965年的婚宴請柬邊緣已泛黃,卻在空間能量場中保持著剛印製時的挺括。
記憶突然被拽回四合院的槐樹下,十七歲的婁曉娥踮腳替他彆正紅領巾,辮梢的茉莉香混著蜂窩煤的氣息,遠處傳來父親搗鼓種子庫的聲響......
"首長,陳糧陶罐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助理的彙報打斷回憶,文物修複艙內的陶罐正散發微弱的量子波動。
當張建國將手掌按在罐底暗格時,視網膜突然爆開刺目金光——1961年的雪落在四合院青瓦上,父親穿著洗舊的中山裝,正往陶罐裡封存麥穗,蘇聯專家遞來的方程式手稿在火盆光中忽明忽暗,公式末尾的x=2025像把生鏽的鑰匙,突然擰開了時空的鎖。
"他們早就知道......"張建國的聲音在實驗室裡回蕩,婁曉娥不知何時出現在身後,羊絨大衣上還沾著中東的沙塵。
她遞來溫熱的鐵皮飯盒,裡麵是改良版的藥膳粥,"1953年的生態平衡方程式,解算結果需要外星介導因子。"
她的指尖劃過他右手上隱約的晶體紋路,眼神裡有痛楚也有決然,"就像你父親當年參與的"火種"計劃,我們總在和時間賽跑。"
警報聲突然撕裂空氣。巴黎方麵傳來緊急畫麵:香榭麗舍大街上的人群正圍著埃菲爾鐵塔起舞,他們眼神迷離,手中的法棍麵包散發出淡紫色的光暈——那是首批量子授粉小麥的致幻麥香。
張建國看著畫麵中抱頭痛哭的母親和笑倒在噴泉裡的青年,突然想起婁曉娥在香港救援時發來的最後一條信息:"如果有天科技失控,記得我們最初的願望是讓所有人吃飽飯。"
撒哈拉沙漠的量子授粉塔開始運轉時,天地間響起低頻的嗡鳴。張思源操控著三百台農業機器人變形為六邊形矩陣,金色的能量場如蜂巢般在沙地上蔓延。
當第一束空間折疊光投射到麥穗上時,所有人都看到了不可思議的景象——花粉像被看不見的手撥動,在量子態中完成跨緯度的傳遞,沙漠邊緣的仙人掌竟開出了水稻花。
"成功了!自花授粉率達到92%!"張思玥的歡呼未落,監測屏突然爆紅。埃塞俄比亞傳來的畫麵顯示,機械蜂與赤金蜂群在低空碰撞。
兩種截然不同的金屬光澤突然融合成流動的赤金色,新物種振翅的頻率與量子塔的磁場產生共振,張建國的右手晶體紋路開始發燙,視網膜上浮現出係統的血色警告:
【緊急任務:72小時內收集10噸赤金蜂毒液,解鎖戴森球生態模組】
"蜂毒裡的納米金屬簇......"婁曉娥突然抓起實驗台上的樣本瓶,"第四卷提到的稀有礦產,超導材料的提煉公式......"她的聲音突然哽咽,因為她看到張建國袖口露出的晶體已蔓延至肘部,x光片裡的骨骼正被某種閃爍著星芒的礦物替代。
深夜的迪拜塔頂,婁曉娥顫抖著打開樟木盒。藥膳包的陳皮香混著六十年前的樟腦味,1965年的婚宴請柬下,壓著她從未送出的銀質懷表,表盤裡嵌著兩人年輕時的合影。"我總以為時間還多。"p武器襲擊後閃爍的城市燈火,諾亞生物科技的工作牌在廢墟中反光,"直到今天在撒哈拉,看到你用晶體化的手接通電路......"
張建國握住她的手,觸感依舊如記憶中柔軟。係統的倒計時在視網膜上跳動,7年2個月14天,剛好是他們錯過的光陰。
"當年在四合院,你說等我從邊疆回來就結婚。"他撫摸著請柬上模糊的燙金字,"現在聯合國通過了《星際播種法案》,也許我們能在比鄰星b重新種一棵槐樹。"
婁曉娥抬頭時,發現他眼中有星光流轉。量子授粉塔的能量束劃破夜空,在他們身後織就一張璀璨的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然,實驗室的警報再次響起——時空監測儀顯示,2025年的機械蜂群正穿越至1961年的四合院,而監控畫麵裡,年輕的父親正驚愕地看著從天而降的金屬蜂群,手中的陶罐與他們眼前的陳糧陶罐產生共振,形成詭異的莫比烏斯環。
"祖父悖論......"張思源的聲音帶著顫抖,"但係統提示,這是生態閉環的必要條件。"
諾亞生物科技的ceo在此時現身,黑色風衣下露出半塊玉佩。婁曉娥的瞳孔驟然收縮——那紋路分明與張建國母親的遺物一模一樣。
ceo摘下麵具時,張建國猛地站起,晶體化的右腿在地麵刮出刺耳的聲響——那張臉竟與他記憶中從未謀麵的舅舅有七分相似。
"張教授,"ceo的聲音帶著熟悉的京腔,"當年您父親在"火種"計劃裡藏了顆種子,現在該讓它發芽了。"
聯合國會議室內,表決器的紅光與綠光交織如戰場。張建國握著星際播種法案的簽字筆,筆尖懸在全息屏幕上方,婁曉娥的手輕輕覆上他的手背。係統提示音突然在腦海中炸響:
【警告!您正在改寫碳基生命演化史】
他望向窗外,量子授粉塔的光芒正穿透雲層,在天幕上勾勒出蜂巢般的六邊形。遠處,赤金蜂群與機械蜂組成新的星圖,在晨昏線附近劃出赤金色的軌跡。
婁曉娥的頭輕輕靠在他肩上,六十年前未說出口的情話,此刻都融在倫敦清晨的霧裡。
當筆尖落下的瞬間,時空裂縫中逸出的光子落在四合院的槐樹上。1961年的雪突然停了,年輕的張父驚訝地看著掌心的機械蜂,它正將一粒未來的麥種埋進陶罐。
而2025年的張建國,看著婁曉娥發間新添的銀絲,突然明白所有的伏筆都是命運的蜂巢——每個孔洞都藏著時光的蜜,也藏著破繭的痛。
係統倒計時還在跳動,戴森球的輪廓在火星軌道若隱若現。但此刻,他隻聽見婁曉娥的心跳,與自己晶體化的血管中流動的空間能量,形成奇妙的共振。
也許七年後的星際移民隻是開始,但至少在此刻,他們握著彼此的手,在生態危機與科技倫理的夾縫中,種出了屬於人類的曙光。
喜歡四合院之從極品大廚到商業巨擘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從極品大廚到商業巨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