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跋珪:單親家庭的苦孩子
家庭氛圍,決定孩子的性格。
拓跋珪,雖然出生於帝王之家。
自打他記事起,就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日子。
母親賀蘭氏,為了讓拓跋珪能夠過上好日子。
不惜委身依附匈奴獨孤部首領劉庫仁,換取生活物資。
拓跋珪有好幾次,看見不該看見的事情在發生。
但他的母親,懇求他不要把事情捅出來。
女人的聲譽可以不要,但她不願意自己兒子受辱。
那是他母親的底線,也是他母親唯一可以為兒子做的。
所以,從十歲開始,拓跋珪就以成年男人的方式思考。
他努力學習格鬥技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同時,認真學習兵法戰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複國成功。
就在拓跋珪十六歲那年,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
當時,苻堅於淝水之戰中戰敗,國中大亂。
各部族政權紛紛複國,拓跋珪在牛川即位代王。
沒過多久,改國號為魏,拓跋珪成了北魏的開國皇帝。
因為童年的陰影麵積過大,給拓跋珪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導致執政後的拓跋珪,剛愎自用、猜忌多疑。
而且常因想起昔日的些許不滿,就要誅殺有功的大臣。
弄得天怒人怨,最後被皇次子拓跋紹殺死。
最戲劇的是,皇次子拓跋紹是他與姨母所生的孩子。完)
2.王濬: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世家出生的孩子,帶著家族的符印。
那些符印像是無形的網,束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王濬,出生於二千石的官之家。
從小父母就教育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為了給孩子有個良好的環境,父親給學校積極讚助。
設立“大王獎勵金”,為孩子贏取聲譽。
王濬父母的舉動,引來另一個大財閥,謝氏世家的不滿。
他們直接捐蓋了一間學校,做上了學校的名譽校長。
謝家的大手筆,讓投資熱錢紛紛湧入。
當地的房地產建設蓬勃發展,三產事業大踏步前進。
謝家不僅獲得郡縣文明家庭、美德家庭的稱號。
而且成為新業態領域,創新發展的第一家族。
王濬的父母走捷徑的辦法,被現實無情的打擊了。
於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兒子的身上。
在王濬看來,這世界上有三種鳥。
第一種鳥,是笨鳥先飛的,王濬就是。
第二種鳥,是嫌累不飛的,謝遜就是。
第三種鳥,是自己不飛,下了個蛋,讓自己的孩子飛的。
這第三種鳥,就是王濬的父母,相當的坑娃。
王濬是個乖孩子,也很懂得知識的重要性。
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完)
3.謝玄:溪水中釣魚的羯奴
謝玄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
整部《全晉文》中,收錄了十篇關於他的文章。
其中四篇,都是和釣魚有關的。
可見,他是個十足的釣魚狂徒。
謝玄的叔父是謝安,是謝玄的啟蒙老師。
在山陰書院,謝安負責培育謝氏子弟。
唯獨謝玄自幼聰慧,很懂得社會麵上的事兒。
所以除了文化課,謝安還給他開了小灶上政治課。
傳授政治知識,要看悟性,更看人品。
悟性不高,沒有政治敏感性,一不小心就踩雷。
雷小一點,或許隻是傷了自己,算是大幸。
萬一踩了個引爆全城的,放了“誅九族”的大招,那就不幸了。
人品不好,很容易道德滑坡,失勢後容易被清算。
道德綁架,向來是政治鬥爭的武器之一。
哪怕你做了再大的功績,也無法來自道德層麵的傷害。
萬一被清算,基本都是“斬草除根”的結局。
所以,謝安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教授謝玄政治。
謝玄聽從謝安的建議,數請之後才出仕。
出仕之後,便以傲人的戰績,占得一席之地。
特彆是淝水之戰,計誘前秦軍後撤,取得以少勝多的戰果。
後來謝玄生病,主動請辭,留的一世好名聲。完)
4.朱齡石:紈絝公子的黑曆史
朱齡石是紈絝子弟,郡縣的人都這麼說。
隻要有打架鬥毆,少不了朱齡石。
那個拿著木棍,衝在最前麵的人一定是他。
路見不平一聲吼,少年流氓求帶走。
路過的巡邏兵,一看見他就背道而馳。
縣太爺的公子哥,誰敢帶進衙門走一走呢。
若是煙花弄裡,哪家夜店開業。
放在門口的花籃裡,排在第一的就有他的名字。
要是有人,敢把花籃放在朱齡石花籃的最前麵。
朱齡石手下的那些少年犯,定會燒了花籃,把人打得半殘。
媽媽桑放完鞭炮,跨進大門的第一個人就是朱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