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李向東攤開了那張用草紙畫的“城市表格圖”。
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十幾個城市的名字,用鉛筆劃分出“運費預估”“往返天數”“銷售價格”“市場反饋”四欄。紙不新,但線條利落,已經被他翻得發皺。
“我們現在的貨,一個在四川內江,一個在咱縣裡張哥,走的都是熟人線路,”他抬頭看向王哥,“但市場就這麼大,靠這倆人吃不飽,咱得往外走。”
王哥點了點頭:“你想怎麼鋪?”
“試銷。”李向東用手指點在表格上的“懷化”“遵義”“桂林”幾個城市名字上,“先不多,試試看能不能打開銷路,再根據銷量往上加。”
王哥皺了皺眉:“那怎麼送?火車跑一趟來回就得兩三天。”
李向東早就想好了:“要是能走通在雇傭信得過的人。”
王哥想了想,點頭:“好”
“那就用他們當試點,不賣也不虧本。可以給張哥和楊大軍,但萬一賣火了,就能立馬鋪。”李向東語氣堅定。
兩人把計劃細化:誰負責壓貨資金、每批貨幾台、從深圳帶貨出發時間、預計返回時間、對接人聯係方式、彙報方式,甚至包括了夜裡哪趟火車最便宜、在哪站上車不容易被查,全部寫得清清楚楚。
一早,王哥拎著帆布包出門,手裡還攥著客戶清單。
這次送貨,他負責張哥和楊大軍兩邊的二十台bp機。臨出發前,李向東特地把每一單的型號、數量、收貨人電話全複印了兩份,一份給他帶著,一份自己留底。
“這趟路上不急,注意安全,”李向東拍了拍王哥肩膀,“到了先打電話給他們確認下,再送。”
王哥點點頭,神色比以前更穩重了:“你放心,我這邊沒問題。你那邊小心點,一個人去生地兒,不要太衝。”
“我明白。”李向東笑了笑,拎起另一個小包,裡麵隻裝了五台成色最好的bp機。
這趟他不打算帶多,就帶五台。遵義不是主線市場,隻是試水,能賣出去最好,賣不動就當踩點。
綠皮火車從深圳開出,翻過大山、穿過田野,搖晃了將近一天一夜才進了貴州地界。
抵達遵義時已是中午,陽光燙人,站台上的風混著汽油味,透著點內陸城市特有的沉悶。
李向東沒有立刻行動,他先找了家便宜的旅館住下,把貨藏在床鋪下,用衣服蓋住,才安心出門。
他要先看看市場行情。
鎮裡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在市區西邊,走過去要二十分鐘。他一路上打量,注意觀察攤販的貨架上有什麼、賣多少錢、有沒有人在買。
到了市場門口,他沒急著進去,而是在外圍轉了兩圈。
bp機攤子不多,隻有兩三家,機型都偏舊,而且價格開得很高——動輒一台六七百。李向東一眼就看出來了:貨老、成色差,還擺得不整齊。
“這地兒果然是閉塞地兒。”他心裡冒出一念頭,“但正因為閉塞,利潤空間才大。”
他走進一家攤位,裝作顧客翻看那台寫著“聯信”的老機器,試著按了幾下,屏幕顯示遲鈍,蜂鳴器都帶點雜音。
“老板,這什麼型號?”他隨口問。
“聯信201,高級貨!”攤主一邊抽煙一邊敷衍回,“你要就便宜點,六百。”
李向東笑了笑,沒多言語,轉身走開。
他心裡已經有了判斷:隻要有人敢要,他的貨能輕鬆壓掉這邊一半價格。
接下來的兩小時,他換了好幾條街道,裝作顧客,翻看各種攤點的電子表、bp機,確認了三個事實:
當地貨源舊;
售價高;
客人雖然不多,但確實有買的。
機會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