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半,天色剛泛白,李向東還在辦公室整理合規材料,羅燕推門而入,神色帶著幾分猶豫。
“李哥,昨晚市裡傳來消息,說香港東泰電子的人已經到鎮上了,今天可能來考察。”
李向東抬頭,眉頭微挑:“東泰?就是上次郵電單那批貨發出去後,托聯係人打聽的那家?”
“對。”羅燕翻著手裡的便簽本,“郵電單寄出後,有幾家外地客商盯上了咱們的出貨記錄,東泰反應最快,半個月前就打電話來套話了。這次是他們香港總部的人親自跑過來。”
“什麼來頭?”李向東拿起水杯,語氣平靜。
“港資電子老牌企業,主做bp機和配件渠道,背後還有大陸合作線。要是談下來,一年吃掉咱三分之一產能都不誇張。”羅燕頓了頓,壓低聲音,“不過,東泰行事一向精明,不輕易下單。”
李向東指尖敲了敲桌麵,思索片刻。
這時候,小劉從門外探頭:“李哥,前台打電話,說覃先生到了。”
“來的這麼早?”李向東挑眉,看了眼窗外才蒙蒙亮的天色。
“人家話說得很客氣,說是‘路過鎮上,順便看看’。”羅燕搖頭,“哪有這麼巧,分明是趁早不打招呼,想看最真實的廠況。”
李向東輕笑一聲,站起身,換了件乾淨工裝外套,拎起門口傘架上的傘。
“王哥呢?”
“在後倉看翻新那批bp機套殼。我讓小許去叫他。”
李向東拎起門口那把已經磨白的雨傘,說道:“走,迎人去。”
門剛推開,幾個穿著西褲的中年男人已經走進廠區,最前麵的是個身形清瘦、頭發梳得一絲不亂的中年人,黑色薄呢西裝配米白色襯衣,沒打領帶,卻比誰都利落。
“李先生?”對方伸出手,“覃俊仁,東泰電子。”
李向東伸手相握:“歡迎覃先生,辛苦你們大老遠跑一趟。”
覃俊仁笑得不急:“不遠,昨天在市裡剛好談完一個項目,順路來看看。春雷廠最近的名字,在我們那邊也聽了幾次。”
他語氣平和,但眼神不動聲色地掃過車間門口、地麵水漬和幾台堆在邊角的舊模具,眼底微微一頓,像是在衡量。
李向東不卑不亢地笑笑:“條件簡陋了些,不過我們做事講究,歡迎參觀。”
他側身引路,“這邊請。”
三人一行進了車間,機器轟鳴聲中,生產線有序推進,翻新bp機套殼、注塑、拋光、老化測試區一一呈現。覃俊仁沒多言,偶爾問一句:
“這個模具是自己設計的?”
“噴油這邊外包了嗎?”
“你們每批老化測試多久?”
李向東一一回答,語氣沉穩,每個流程都清晰掌握,連物料損耗率都能倒背出來。
到了成品庫房,覃俊仁停住,拿起一隻成品機殼,戴上自己隨身攜帶的白手套,指腹輕觸邊緣,微微點頭。
“abs混料?”他低聲問。
“75abs,20pc,5彈性劑。”李向東答。
覃輕輕一笑,放下產品,沒有評論。
巡視完畢,李向東帶著他們回到臨時清理出來的會議室,幾杯茶已擺好。
覃俊仁沒有急著坐,而是站在窗邊看著外麵堆著的一車半成品,淡淡道:
“你們這批貨,是供給哪個渠道的?”
“省郵電。第一批剛交完,第二批本月十五出庫。”李向東如實答。
“嗯。”覃輕聲道,“所以,我們才來看看。”
他轉身,微微一笑,坐下身:“既然見過現場,也了解了貨——那就說說合作的可能性。”
會議室不大,隻有一張舊木桌、六張椅子,窗戶半開著,外麵傳來叉車低沉的倒車提示音。
覃俊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緩緩開口:
“我們東泰,在廣東、廣西、福建三省有六個分銷節點。過去三年,翻新bp機需求穩定上升,尤其是低成本替代件市場。”
“坦白說,貴廠的現場水準,出乎我意料。”
他將茶杯擱下,雙手交疊在桌麵中央,目光看向李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