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春雷廠會議室。
羅燕抱著一遝厚厚的文件走進來,眼圈發紅,嗓音沙啞:“李哥,全整理好了——從原料入庫、抽檢、封樣,到東泰出貨記錄,一份不落。”
李向東接過文件,翻了幾頁,指尖劃過密密麻麻的數據和簽字章。
“東泰一份。”
“市監局一份。”
“檢測所一份。”
他聲音很輕,但聽得王哥渾身一震:“李哥,你……真要全攤開啊?”
李向東抬眼,淡淡一笑:?“要破謠言,得端出材料”
—
當天中午,春雷廠大門兩側掛出橫幅:“歡迎客戶、媒體、監管單位隨時參觀監督。”
羅燕親自打電話給東泰采購、各大客戶:“廠區隨時開放,需要看什麼,我們都陪同。”
李向東親自撥通市監局、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電話:“我申請抽檢,立即啟動,越快越好。”
—
傍晚時分,第一批檢測人員進場。
車間裡,工人們收拾得井井有條,抽檢樣品一一封存,倉庫原料標簽、回收物料區整潔擺放,每一環都按照規範流程走。
廠區門口,一家地方媒體的記者架起了相機,對著來回進出的抽檢人員拍下照片。
記者小聲感慨:“有意思啊,這廠子,不像要被查垮的樣子。”
—
辦公室裡,李向東看著窗外,慢慢笑了笑。
“謠言要散。”
“可證據——會留在台麵上。”
他抬起手,食指輕輕敲了敲桌麵:
“準備好,等下一輪風聲。”
三天後,檢測報告出來了。
市監局的公函用薄薄一頁紅頭紙,蓋著大紅章,字眼簡單直白:
“抽檢批次12組,春雷電子產品合格率99.6,高於國家標準。”
“回收物料來源、加工工藝符合行業要求,無摻假、偷工減料行為。”
“供貨環節東泰電子全程監督,無違規操作。”
同時,省城的《南方日報》《羊城晚報》財經版掛出了小篇幅的行業澄清報道,把抽檢結果和東泰的聲明一並提了出來。
—
羅燕翻著文件,抿著嘴笑,叫人一上午跑遍了幾家主要客戶,親手送過去一份簡報,一頁紙,白紙黑字,內容簡單直接:
“抽檢合格,回收材料合法,歡迎繼續合作。”
更狠的是,李向東讓人在市場、茶館、供銷社門口散了一疊印著檢測結果的小傳單,讓工人、供貨商都帶回去貼廠門口。
—
南海塑料市場的茶攤上。
“你聽說沒?春雷廠,人家公文都貼出來了。”
“哎呦,這一輪可翻回來了。昨天還在說倒閉,今天風向全變了。”
“東泰都站台了,你說後頭誰還敢亂嚼舌根?”
—
辦公室裡,王哥拎著熱水瓶回來,咧著嘴笑:“李哥,可以啊。”
李向東笑了笑,把檢測報告擱進抽屜:“彆管他們說什麼。”
“咱們隻管一件事——
把能給人看的東西,全攤到台麵上。”
第四天上午。
東泰電子,佛山采購點。
一份蓋著東泰公司紅章的澄清信被貼上了公告欄,同時傳真件飛往各大供貨商、分銷商。
“春雷電子為我司重要合作夥伴,供貨批次符合合同要求,經我司與有關部門核查,近期流言為不實信息,請各方勿信謠、勿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