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的晨霧被汽笛聲震散時,嬴熾正站在五丈高的玻璃艦橋上。"海晏號"艦隊的玻璃帆在霧中若隱若現,每一道帆布接縫都嵌著反光的玻璃纖維,與遠處太學工造科新製的蒸汽羅盤形成冷硬的共鳴。他掀開十二章紋冕服,看見張騫捧著樹皮紙輿圖跑來,圖上用玻璃墨水標注的東瀛列島在霧中泛著幽藍。
"陛下,"張騫的聲音混著海水味,"首抵東瀛列島的三十艘玻璃帆船已錨泊瀨戶內海,但倭王遣使阻撓,說"海國自有神道教,不容漢妖器"。"他指向輿圖邊緣的朱砂批注,"熊渠舊部竟暗中聯絡倭國巫祝,散布"玻璃乃海妖之骨"的流言。"
嬴熾皺眉,指尖劃過艦橋的玻璃棱線。三個月前啟動東渡計劃時,他曾在太學格物堂繪製航線圖,那時連抗鹽霧的玻璃釉料都未攻克,如今卻要在東瀛腹地建起第一座海外文廟。"傳我將令,"他聲音冷硬,"先遣隊攜玻璃棱鏡、活字印刷機登陸,以"天鏡示象"破其巫蠱。"
巳時三刻,倭王的獨木舟抵達艦隊錨地。頭戴鹿角冠的倭王透過鮫綃帷帳,看見玻璃帆船反射的天光時,鑲嵌黑曜石的王冠險些墜入海中:"漢國皇帝!這船...是太陽所化?"他顫抖著伸出骨節扭曲的手,觸碰船舷的玻璃纖維,"比我八重櫻的水晶更剔透!"
"倭王,"嬴熾遞過一副貝殼鑲邊的玻璃望遠鏡,"此乃"天鏡艦隊","他指向鏡筒中清晰可見的海岸線,"今日特來送"文明之光","想起嬴傒留下的文化擴張策,他補充道,"比你國巫祝的咒術更能福澤萬民。"
倭王嘖嘖稱奇,突然指著甲板上的玻璃日晷:"這亮晶晶的盤子...能算海神的時辰?"
此時,倭國大巫拄著櫻花木法杖闖入,杖尖纏著的紙人在海風中亂顫:"漢帝!你用妖器褻瀆八百萬神明,是想讓東瀛沉入海底嗎?"他的目光掃過滿船的玻璃器械,獸牙項鏈氣得嘩啦作響,"我東瀛以神道為魂,何曾有過拜孔丘的道理?"
"大巫可知,"嬴熾示意水手啟動蒸汽鳴笛,尖銳的汽笛聲驚飛海鳥,"此乃"格物之聲","他指向鳴笛旁的玻璃音叉,"聲波可震散妖邪,"聲音壓過海浪轟鳴,"孔聖人說"敬鬼神而遠之",與你國"萬物有靈",異曲同工。"
大巫冷笑,法杖重重頓在甲板上:"強詞奪理!神道教有八百萬神,孔丘算哪路神明?"
"有此神。"嬴熾令張騫展開玻璃聖龕,龕中陳列著活字印刷的《論語》與玻璃燒製的孔子聖像。"此乃"天鏡聖典","他拿起一本《論語》,玻璃書簽在陽光下閃爍,"一書可印萬冊,百姓皆可讀,"逼近大巫,眼中閃爍著少年君主的銳利,"當東瀛農夫知農耕之法、漁夫懂航海之術時,比拜千次巫蠱更能強國。"
午後的陽光穿透薄霧,照在正在登陸的玻璃器械上。嬴熾看著太學工造科生用玻璃滑輪組吊運文廟構件,突然想起十歲時在鹹陽宮初見嬴傒的場景——那時他還是個玩玻璃棱鏡的孩童,如今卻要在萬裡之外播撒文明火種。"注意地基防水,"他對王猛說,"東瀛多梅雨,玻璃榫卯需塗三層釉料。"
王猛點頭,玻璃水平儀在手中閃爍:"陛下,按此工藝,文廟可抗八級地震,"他指向遠處正在搭建的玻璃照壁,"每日卯時,陽光會透過棱鏡在廣場投射"仁義"二字,"聲音因激動而顫抖,"倭國百姓已稱此為"天照大神的啟示"。"
嬴熾微笑,玻璃鎮紙在輿圖上投下方正的陰影。他知道,這小小的玻璃文廟不僅是建築,更是一把鑰匙——當漢字與儒學借玻璃技術東傳,東瀛的文化認同將逐漸向大秦傾斜,而那些在瀨戶內海閃爍的玻璃光芒,終將如星辰般,照亮每一個渴望開化的靈魂。
黃昏時分,大巫帶著巫祝們闖到施工前:"漢帝!你這妖器若建成,東瀛必亡於教化!"
"教化?"嬴熾舉起一塊刻著"和同開珎"的玻璃磚,磚麵的玻璃釉料在夕陽下閃閃發亮,"百姓知和同,便不會互相攻伐,"他逼近大巫,眼中閃爍著冷光,"當東瀛諸島能用秦文通商、按《秦律》斷案時,難道不是強於巫蠱詛咒?"
大巫張口結舌,法杖重重頓在沙灘上:"你...你這是用漢人的學問亂我神國!"
"學問無國界,"嬴熾指向正在調試的玻璃鐘樓,"此鐘每日辰時鳴響,提醒百姓按時耕作,"他將一本《東瀛農書》塞到大巫手中,"書中有大秦的糞肥之法、玻璃溫室之術,"聲音陡然溫和,"難道讓百姓餓肚子,才是敬神?"
夜風漸起,吹動工地上的琉璃風鈴。嬴熾站在玻璃照壁下,看著倭國百姓好奇地觸摸玻璃構件,一個老漁民拿起碎玻璃片打磨漁刀,發出清越的聲響。張騫匆匆跑來,手中捧著新製的玻璃神道教聖像:"陛下,按您說的"以神道形傳儒道",已造出徐福琉璃像,"聖像的玻璃衣紋在燈籠光下泛著幽藍,"倭國百姓說,這是"帶來穀種的海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聖像在夜風中微微震顫,嬴熾接過時,仿佛握住了穿越兩千年的文明接力棒。他想起嬴傒臨終前的叮囑:"科技為器,文化為魂,二者結合,萬邦來朝。""好,"他將聖像安放在文廟中央,"明日開光,讓倭王親自主持。"
三日後,文廟落成大典舉行。嬴熾站在玻璃照壁前,看著倭王將首冊《秦倭字典》贈予當地士子,大巫在台下臉色灰敗。當第一縷晨光穿過棱鏡,在廣場投射出巨大的"禮"字時,嬴熾聽見人群中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一個老漁民舉著玻璃聖像哽咽:"這帶來穀種的神...真能讓稻米增產!"
當第一盞玻璃燈在文廟亮起時,嬴熾看見渤海灣的玻璃艦隊同時點亮舷燈,萬千光點與文廟的光芒交相輝映。熊渠舊部派來的密探在陰影裡握緊青銅匕首,卻被巡邏的死士用玻璃弩箭無聲製服——這一次,再無舊貴族能阻擋文明的腳步。
此刻,工造科的工匠們正在連夜趕製玻璃船具,玻璃砂輪與貝殼的碰撞聲在夜空中回蕩。嬴熾望著這片重獲文明之光的東瀛大地,突然想起太學門前的對聯:"格物致知,以文化而熔四海"。如今,這對聯不再是空洞的期許,而是化作了聖像眼中的慈光、玻璃磚上的刻痕,以及一個帝國在日出之地播撒文明的永恒印記。
瀨戶內海的波濤拍打著玻璃碼頭,映照著文廟飛簷上懸掛的玻璃風鈴。嬴熾知道,這第200座玻璃文廟的落成,不僅標誌著大秦版圖的擴張,更意味著一個以科技為劍、文化為盾的新時代已然降臨。當東瀛少年們捧著玻璃課本誦讀"學而時習之"時,曆史的車輪已在琉璃與文明的交響中,碾過了又一座文化融合的裡程碑。
喜歡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請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