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士出征的背影,
是不動聲色地,載著一個民族前行的默河。”
四、青原山:道禪交彙處的靜默時光
我前往東郊的青原山淨居寺。
這是佛教曹洞宗的重要發源地,寺廟坐落在雲霧繚繞的林間,鐘聲悠長。
在山門外,我與一位老居士相識。他說:“吉安人信理智,也信因果。”
我問:“你在這住了多久?”
他答:“三十年,從紅塵到青山,也不過一念。”
我寫下:
“吉安的靜,不是脫離塵世,
而是將理想、文化、信仰三者收束於一念之間。”
五、廬陵老街夜色:人間煙火的另一麵
最後一晚,我走入廬陵古街。
街上鋪滿青石板,兩旁小樓錯落,燈籠搖曳,食攤林立。叫賣聲中,有一位賣粿的老婦人遞給我一碗熱騰騰的廬陵糍粑。
她笑著說:“你不是本地人吧,吃了這個,你也算半個吉安人。”
我望著她滄桑卻溫和的笑容,忽覺千年文化不是文字,不是典章,而是這樣一句隨口而出的認同。
我寫下:
“吉安的夜,不需煙花烘托,
因為每一盞燈火都在講述溫柔而堅強的廬陵。”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贛州
五天吉安之行,我從井岡山上聽見火種之聲,在書院之內看到文心綿延,在街巷夜色中遇見普通人如何活成一座城的注腳。
這是一座不張揚卻堅定、不浮華卻深情的城市。
她以革命打下骨架,以文化注入血脈,以人民點亮靈魂。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贛中南丘陵之間,於信仰與詩書並存之處鄭重落筆:
“第170章,吉安已記。
她是井岡山的回聲,是廬陵文脈的延續,
是一座將信念與才情並肩前行的城。”
下一站,是贛州。
我要走入客家圍屋的世界,走進一座有“宋城”之譽的南國重鎮,看一座曆史名城如何在時間中醞釀出骨子裡的厚重與風骨。
我收好筆記,仰望青原山頂微亮的晨光,輕聲說:
“信念已立,路仍在延——贛州,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