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離開銅陵那火與銅的深沉底色,我循著長江東岸,踏入了池州的春日晨霧。這裡是安徽南端的一顆明珠,江南水鄉的溫婉與皖南山川的蒼茫,在此處交融。我的心情,也像這江畔微風中的柳絮,輕盈又帶著期待。
列車穿過長江大橋,池州在晨光中緩緩展開。城外是遠黛青山,江麵上漁舟點點,近岸則有老街石板與新城樓宇共映成趣。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長江南岸鄭重落筆:
“第190站:池州。
水墨江南,青山如黛;
人文薈萃,古韻悠然。”
一、九華山下:朝聖之路
池州的山,是九華山。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以來,便有無數信徒和文人墨客朝拜此地。清晨,我乘車蜿蜒而上,雲霧繚繞,古刹藏於蒼鬆翠柏之間。山門前香客如織,佛號悠揚,鐘鼓回響。
我結識了一位自河南來的香客。他帶著母親跪拜祈福,為家人平安健康。我陪他攀登至天台寺,途中寺廟林立,檀香嫋嫋,僧侶與遊客擦肩而過。山頂遠眺,池州城與長江儘收眼底,青山環繞,雲海翻湧。
我在廟前石階寫下:
“信仰如山,歲月如水。
九華雲霧,是人心最柔軟的安慰。”
二、長江古埠:江水與市井
池州因江而興。自古為長江要衝,南來北往的商賈、旅人、詩人在這裡停泊歇腳。池口老碼頭仍留有斑駁的石階,江麵上偶爾有貨船與漁舟緩緩駛過。
一位老漁夫坐在船頭縫補漁網,他說自己在江上漂了一輩子,從清晨撒網到黃昏收簍,日子雖苦,但魚獲豐盈。“池州的江水養活了我們幾代人。”他說完朝江水望去,目光中帶著敬畏。
我隨他登船體驗一次捕魚。水麵波光粼粼,江風帶著泥土與青草的氣息。捕魚歸來,老漁夫請我嘗鮮,江魚清蒸,肉質細嫩,入口即化。
我寫下:
“江水無語,船聲卻響。
池州的生命,藏在這奔流與安穩之間。”
三、杏花村:詩酒田園的故地
池州的春天,離不開杏花村。唐代杜牧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這裡聞名天下。春日的杏花村,花開爛漫,白牆青瓦、流水人家,小橋下遊魚嬉戲。
村中有古井老宅,酒坊林立。釀酒師傅用本地米水,遵古法蒸釀池州老酒。我嘗了一盞米酒,微醺間仿佛置身千年前的煙雨江南。傍晚,村口老柳樹下,村民們聚在一起聽說書、品新酒,孩童在杏樹下追逐。
杏花村的夜晚安靜、溫柔,偶有風吹落杏花如雨。路過杜牧祠,有文人倚欄吟詩,也有遊客靜坐品茗。
我寫下:
“杏花春雨,古道新酒。
池州的詩意,就在這一村一樹一杯中。”
四、秋浦河畔:李白的影子
池州與大詩人李白有著不解之緣。秋浦河穿城而過,河岸竹林、青山倒映,正是李白當年泛舟作詩、寄情山水的地方。
我獨步秋浦河畔,兩岸村莊炊煙嫋嫋。河水清澈見底,偶有白鷺掠過。岸邊立有李白雕像與詩碑,上書“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村裡老人說,李白寫下“秋浦歌”二十七首,句句都有池州的影子。
夜晚的秋浦河邊,漁火點點,仿佛詩魂未散。有人在水邊讀詩,有人安靜垂釣,時光溫柔流轉。
我寫下:
“秋浦河水,洗儘塵埃。
詩人在此留下了不老的鄉愁。”
五、秀山與濕地:自然與人文的融合
池州的自然風光豐富多樣。秀山森林公園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是市民休閒的樂園。山間有古寺,僧侶清修,香客偶至,靜謐安然。
我沿小徑進入濕地公園,春日油菜花開,蘆葦隨風搖曳。濕地裡各種水鳥築巢棲息,孩子們在觀鳥台舉著望遠鏡,老師給他們講解自然知識。池州的自然與城市、生活與生態,交融得天衣無縫。
我寫下:
“青山如畫,碧水如詩。
池州是自然與人心最溫柔的呼應。”
六、池州落筆,奔赴蕪湖
在池州,我看見了江南的詩意,也體味到生活的溫潤與堅韌。這裡的山水古韻、信仰人情、詩酒田園,都悄然流進了我的行囊和記憶。
夜幕下,我再次攤開地圖,鄭重落筆:
“第190章,池州,記。
江南煙水,詩意流年,
是行者心中最柔軟的歸處。”
下一站,蕪湖。
我要去長江南岸的新興港城,看工業與人文如何共生,江水與城市如何譜寫新篇。池州的溫柔還未散去,旅途又將繼續。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