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離開南京那天,長江霧起。
我站在渡口,眺望對岸。江水浩蕩,船影朦朧。霧中有樓塔隱現,鐘聲傳來,像是自千年前回響至今。
那一刻,我明白,我要去的地方,正是鎮江。
一座不大的江南城,卻因水而沉穩,因佛而慈悲,因醋而熱烈。它不爭,卻始終在江河的交彙處,扮演著曆史的講述者與日常的承載者。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江河交彙、廟宇浮水、酸香四溢之地鄭重落筆:
“第194站:鎮江。
她是長江的一滴淚,亦是運河的一聲歎;
一座城,三千年,有詩、有醋、有佛。”
一、金山寺:水中佛影,一念之間
我的第一站,是金山寺。
這座寺廟因“水中浮寺”之奇聞久負盛名。遠望金山,寺即山,山即寺。晨鐘未響,江水拍岸,微霧中,佛塔仿若懸浮於水天之間。
我在大殿前駐足,香火嫋嫋,一位年長僧人緩步而來。他沒多說話,隻遞給我一片乾淨的茶葉。
我接過時,他輕聲說:“浮世如水,心定如山。”
我低頭默念,心有感悟。
我寫下:
“鎮江的佛,不教你離塵棄世,
而是讓你在繁華中學會寂靜;
她不在高處,而在你一念之間的平和裡。”
二、西津渡:千年古渡口的石階低語
第二日,我漫步西津渡。
這是一條古渡街,也是一段能踩在腳下的時光隧道。青石板濕潤光滑,兩邊是木梁磚牆、半開老窗,斑駁的牆麵上刻著鎮江舊時的繁華與喧囂。
我在一家古茶鋪歇腳,老板是一位留著胡子的老人,他說:“我們鎮江人都說,西津渡是腳底下的博物館。”
我端著茶,望著不遠處江麵中一艘緩行的老式渡船,竟有種在曆史長河中隨風而行的漂浮感。
我寫下:
“鎮江的街,是走出來的時光,
不是修出來的景點;
每一塊石板,都藏著雨雪、馬蹄、以及歸家的腳步聲。”
三、恒順醬醋廠:酸裡有魂,味中見人
第三日,我前往恒順醬醋廠。
空氣中彌漫著熟悉又複雜的酸香——濃而不烈,像是一段經過時間沉澱的鄉愁。
一位正在拌曲的老師傅告訴我:“釀醋靠三件事——日頭、水土、還有等。”
我嘗了一小口新出缸的陳醋,舌尖刺動卻不嗆,隨即回甘,仿佛人生百味在這一滴之中呈現。
我寫下:
“鎮江的醋,不是一種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