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當我從鹽城出發,沿著黃海之濱一路北上,風變得更加堅決,雲也低垂得仿佛要落進海裡。列車穿過灘塗與濕地,一段雲台山脈突然從平原中拔地而起。
這就是連雲港,一座名字中就寫滿故事的城市。
它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現代港口、古代神話、自然山海在此彙聚的十字點。
但我更記得的是,它還叫“花果山”。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黃海岸線、神話源頭、港城脈動之地鄭重落筆:
“第200站:連雲港。
她是海風吹拂的地標,
也是古今交彙的神境入口。”
一、花果山:從神話出發的地理奇觀
我第一站直奔花果山。
天還未亮,山風微涼,我背著包徒步登山。路上有孩童打扮成孫悟空模樣,對著猴王塑像拜得虔誠。導遊說,這裡的原始岩層、瀑布、洞天、古樹,讓吳承恩寫下了“水簾洞”“鬥戰勝佛”的全部靈感。
我站在水簾洞前,真切感受到那一股撲麵而來的山泉涼意——這裡確實藏著一份童話與天地共生的神氣。
一隻真猴子蹲在樹上盯著我,我對它說了句:“你真記得他嗎?”
我寫下:
“連雲港的神,不是供奉於廟宇,
而是活在山林水聲之間的自由;
她不需要信仰,她本身就是傳奇的起點。”
二、連島:陸連海,城接夢
第二日,我前往連島。
一座大橋將它與市區連接,如長虹臥波。這裡的海灘細膩清透,是江蘇海岸線上最藍的一片水。海風吹拂,浪花輕吻礁石。有人在拍婚紗照,有人靜坐垂釣。
一位本地大爺帶我去礁石邊撿螺螄,他說:“海邊的東西,要低頭才能看到。”他講的是貝殼,其實也是生活。
我寫下:
“連雲港的海,不是鋪陳的浪漫,
是讓你在萬裡江山中,記得低頭看浪花;
她不為聲名起伏,隻為時間沉澱成鹽。”
三、港口碼頭:貨輪、軌道與世界接壤的出口
第三日,我進入港口區。
貨輪林立,起重機轟鳴,貨櫃如山。這裡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起點,中國通往中亞、歐洲的東岸橋頭堡。中歐班列從這裡始發,鋼軌穿越山川大漠,把連雲港與世界連在一起。
我站在調度塔上,看一列滿載的貨列駛出站台。
一位調度員說:“我們不是海邊的終點,是大陸的開始。”
我寫下:
“連雲港的鐵,不是封閉的鋼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