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當列車穿越沙澧平原,進入豫南丘陵的邊緣,一座被譽為“中原糧倉”“華夏驛都”的城市,緩緩映入眼簾。
駐馬店。
她沒有宏大的城牆遺址,也不以古都聞名;她沒有高聳的地標樓宇,也不以潮流引人目光。但她有曆史,有脈絡,有腳印,有回音。
這是一座曾為“驛站之都”的城市,是中原腹地的運輸重鎮,是嵖岈山下的自然之鄉,是詩人餘光中筆下“低處的中國”,更是一座深藏故事、緩慢開卷的城。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山水相依、農耕為本、驛路交織之地鄭重落筆:
“第209站:駐馬店。
她是一座沒有喧囂的驛站,
卻承載著萬千過客的沉靜與歸心。”
一、板橋故裡:詩與田的縫隙中落筆
我第一站,去了板橋鎮。
這不是一個景區,卻是一塊詩意生活的土壤。這裡是中國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先人居地,也是餘光中祖上的原鄉。
小鎮沿河而建,院落深深。我在一戶姓鄭的人家門前停下,老人正打掃庭院,牆上貼著一副對聯:“咬得菜根香,坐看雲卷舒。”
他笑著對我說:“我們這地,不富,但從來不懶。”
我坐在他家院子裡,喝了一碗熱茶,窗外的麥田正綠。
我寫下:
“駐馬店的根,不在宮殿樓台,
在一口老井,一片菜園,一段家史;
她不炫才,卻有底蘊。”
二、嵖岈山:奇石中的柔與剛
第二日,我登上了嵖岈山。
這座因奇峰怪石而聞名的山,被譽為“中原盆景”。山不高,卻極富韻律,石林如畫,洞天成趣。
登頂時我遇見一對情侶,正在拍婚紗照。他們說:“來這兒拍,是因為想把‘日子像山一樣穩’留在照片裡。”
我望向遠方,山間風過,石林無語,卻有一股厚重的安靜。
我寫下:
“駐馬店的山,不是雄偉壯麗的張揚,
而是一步一步走出的踏實;
她不為震撼而生,卻為陪伴而立。”
三、驛城印跡:馬蹄未息,石道未斷
駐馬店得名於“古驛馬之地”,是千年前驛路係統的核心樞紐之一。
我來到市內“驛城遺址”舊地,一段殘存的驛道鋪著青石,路旁有驛亭遺跡。導覽員輕聲講述,這裡曾是八方來信、百國通關的必經之地。
我閉上眼,仿佛能聽見馬蹄聲、郵吏呼號、卷簾聲響。
我寫下:
“駐馬店的曆史,不用高聲講述,
她是石板路上的每一道轍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