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從平頂山北上,一輛黃色小型快速劃遷而行,推開了中原地帶的水霧。路上輕溫,草木剛蒙,我來到了一座深藏於三國史未完劇本裡的城市:許昌。
許昌,曾為“九省通衢”之中心,也是更舊更新之地;曾是曹操經營之都,也是一部曆史輪回之門的開啟之處。
我想看看,在一片舊城的墓塚和故裡之間,今天的許昌,怎樣打打著不儘的劇本?
一、文峰塔下的書聲舊響:一座城的讀書氣
我的第一站,是城中心的文峰塔。
晨霧未散,塔影映在護城河上,倒影微晃。我從一位晨練的老先生口中得知,這裡在唐宋就是書院重地,四周的老街坊,還保留著“塔前誦讀、塔後習字”的傳統。
塔前擺攤的是一位做硯台的小師傅,他邊磨石邊說:“我們許昌人,不光打仗厲害,讀書也不賴。彆看曹操講權謀,他從不輕士。”
我買下一塊硯台,在上麵寫下:
“許昌的風,不吹戰馬,而吹書卷。
她讓一個謀略者在此立都,也讓千年學子在此留根。”
二、曹魏古城遺址:風起的地方,未儘的棋局
第二天,我循著地圖,來到曹魏古城遺址。
城垣已無,遺址複原而立,幾排兵馬銅像肅立兩旁,觀者寥寥,卻更添一種孤寂之意。
講解員說,曹操築此為鄴都之前哨,北控中原,南合荊楚。在這座城中,他起兵、屯田、獻策、結盟,所有的計謀,不是在戰場完成,而是在燈下完成。
我站在“奉天殿”遺址前久久未動,腦中卻翻滾的是——曹操用一個城市,做了一盤棋。
我寫下:
“許昌的地,不為紀念昨日,而是布陣未來。
她不止見證勝敗,而讓人相信布局的意義。”
三、曹丞相府裡的重演人生
走入曹丞相府,不遠處一聲鼓響,一出漢服實景劇正在上演。
我站在戲台邊,一位扮演荀彧的演員正在後台整理頭飾。他告訴我:“這不是旅遊演出,這是我們真想還原三國的日子。”
他曾是南京一所大學戲劇係的學生,畢業後回許昌,隻為把三國“演得真實點”。他說:“我不想讓這段曆史隻存在於書上。”
劇終時他長揖一禮,目光正落入我筆下。
我寫下:
“許昌的戲,不為獻藝,
而是一次次自問‘我是誰、要往哪去’的複演。
她的台,不在舞台,而在人心。”
四、襄城古鎮與花鼓燈:市井與故人的輕聲細語
第三天,我去了襄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