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離開日照,我一路向北,駛入一座古意深重的城市——泰安。
這名字一聽,便讓人心生敬畏。不是因它高樓林立,不是因它燈火輝煌,而是因為它有一座山,一座從古至今便俯瞰蒼生、象征天命的山——泰山。
這一次,我不隻是旅行,而是朝聖。
一、岱廟之前:帝王心中的山門
我到泰安的第一站,不是山腳,而是山前。
岱廟,古稱“東嶽廟”,乃曆代帝王祭拜泰山的聖地。我踏入廟門,隻覺天地肅穆,古柏森森,石碑森列,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千年的朝拜與敬畏。
大殿內供奉東嶽大帝,香火繚繞,幾位老人正焚香祈願。他們衣著樸素,卻神情莊重。我不忍出聲,隻默默在門外看著。
一位講解員悄聲對我說:“曆代帝王登泰山封禪,先來這裡祭拜,就是告訴天地:我要上山了。”
“可他們為什麼要封禪?”我問。
他答:“因為泰山,是天地之中,是天人合一的象征。登上泰山,不是看風景,而是確認自己的位置——在人之上,在天之下。”
我站在岱廟前,望著深邃的廟宇與遠山的輪廓,寫下:
“泰山不語,卻重千鈞。
在它麵前,帝王也需俯首,
百姓亦敢仰望。”
二、十八盤上:一步一境的人生
次日清晨,我穿著登山鞋,開始了登泰山的旅程。
起點在紅門,古道石階,蜿蜒如龍。山道兩旁,鬆柏林立,雲氣氤氳。我一路走,一路想:無數人登泰山,有人為健身,有人為風景,可在這些腳步中,總藏著對命運的渴望。
當我來到最著名的十八盤時,才知道什麼叫“人生之難”。那是一段近乎垂直的石階,道路狹窄,人需手腳並用。
身邊有小孩也有老人,有人氣喘籲籲,有人鼓勁加油。一個山東大哥喘著氣對我說:“爬這十八盤啊,就跟過日子一樣,一步難,一步穩。”
我咬著牙,一步步登上天街,回頭望去,山道如絲,人影如蟻。忽然便明白了:這泰山,不隻是身體的試煉,更是精神的攀登。
我寫下:
“泰山十八盤,
不是為了阻擋誰的腳步,
而是讓你明白,
真正的高度,不靠電梯。”
三、天街暮色:從神壇回到人間
登頂那一刻,已近黃昏。
南天門之後,便是天街。這裡有商販,有旅人,有廟宇,也有晚霞。陽光灑在青石路上,染出古意悠悠。我找了處視野開闊之地坐下,望著遠方雲海翻騰,萬山低伏。
一位僧人走過,遞我一瓶水,坐下與我聊天。他說:“人說泰山神聖,是因為人自己願意把神聖投射其上。”
我點頭:“就像你們出家人,山還是山,人還是人,但心安了。”
他笑:“你看得通透。”
我笑著接過那瓶水,感受到瓶身的溫熱。
那一刻,山不再是山,而是一麵鏡子,映出每一個人此刻的心。
我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