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明信片上的風景,
是冬日供暖的一團火、
街頭汽油的一滴汗;
她沉得住氣,
才能托得起海風裡的未來。”
四、南市食品街:人間煙火與笑聲的複調
下午,我來到南市食品街。
這是一座華麗仿古建築群,但裡麵卻是最地道的天津味。鍋巴菜、狗不理包子、煎餅果子、耳朵眼炸糕,各種小吃排著長龍。
我在人群中穿梭,最終在一個賣糖堆的攤位前停下,攤主是個四十出頭的漢子,臉上寫滿熱情。
“來塊硬點的,還是脆點的?”他說。
我選了一塊糖堆,他邊包邊笑:“天津人嘛,說話得帶點哏,日子才能過得鬆快。”
我站在熱氣升騰的街頭,看幾個孩子在攤位間奔跑嬉笑,忽然覺得,這城市的底色,不是油膩的炊煙,而是笑得自在的人。
我寫下:
“天津的市井,
不是老舊,
是熟練的溫暖;
她不講儀式,
但知道如何在一口熱湯裡,
送你一聲‘甭客氣’。”
五、津門夜色:混響中的一盞燈
夜幕降臨,我沿著海河回到城市中央。
燈光從兩岸升起,橋下是遊船,岸邊是情侶。偶有爵士樂從小酒館飄出,與摩拜車鈴、夜市叫賣聲,彙成一支極具天津氣質的“城市夜曲”。
我在一座橋邊坐下,聽著風從南市吹來。
一位路過的老人停下腳步,對我說:“你坐的地方,過去可是碼頭工人吃飯歇腳的地兒。”
他望向河麵,淡淡地說:“現在的天津,好像慢了下來,但我覺得挺好,咱老百姓活著,不就是為了能喘口氣、看盞燈嘛。”
我寫下:
“天津的夜,
不高昂,
卻從不失真;
她在河聲中說話,
在風裡藏情,
一盞燈亮著,
便是一座城的溫柔。”
地圖落筆:從渤海之口,走向京畿南緣
清晨,火車即將駛出天津,我站在站台上,望著海河如同脈絡一般緩緩延展。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58章,天津,記。
她是橋梁,也是渡口,
她曾承壓,如今自持,
一城多音,卻音音真實。”
下一站,是廊坊。
那是一座被兩大都市夾在中間卻自成一格的地方,我想看看,夾縫中的城市,如何挺直脊梁。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