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清晨的吳忠,黃河水麵還泛著夜的微光。我收拾行裝,迎著東方初升的暖陽,再次踏上旅途。一路向西南,沿著黃河的流向疾馳,天際漸漸由平原變成波瀾起伏的沙丘和山地。幾小時後,我到達了這座黃河和大漠交融的城市——中衛。
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黃河在中衛畫出一條優美的曲線。這裡是西北的咽喉,是絲路上的門戶,也是我此行最期待的驛站之一。中衛,是大漠黃河的親吻,是生態與人類意誌交織的舞台,是一段沙與水的傳奇樂章。
我落筆寫下:
“第307章,中衛。
大河托起沙丘,綠洲點綴荒原。
這裡,是黃河與沙漠的奇跡交界。”
一、沙坡頭:黃河與大漠的對話
下車不久,我便直奔聞名遐邇的沙坡頭。沙坡頭,是騰格裡沙漠的南緣,也是黃河的天然驛站。一邊是波瀾壯闊的黃河水,另一邊是連綿無儘的金色沙海,兩種極致的地理景觀在這裡交相輝映。
我站在沙丘之巔,極目遠眺,隻見黃河像一條銀帶纏繞在沙漠邊緣,綠洲如玉鑲嵌其中。微風吹拂,沙粒翻滾,宛如金色的海浪。導遊老趙熱情地給我介紹治沙曆史:中衛人世代和風沙作戰,從植草方格到滴灌係統,一代又一代人把荒漠變成了人間綠洲。
我和遊客們一起體驗了滑沙,坐上木板從沙坡上疾馳而下,沙塵飛揚,歡笑聲回蕩在空曠的大地。黃河岸邊,駱駝隊悠然前行,牧民牽著羊群在沙洲上覓食。孩子們在水邊嬉戲,放飛著五彩的風箏。
傍晚,沙坡頭的夕陽格外壯美。沙漠在餘暉中閃爍金光,黃河水麵波光粼粼。篝火旁,牧民們唱起古老的歌謠,講述著家族遷徙、沙海生存的故事。星夜降臨,銀河橫跨天際,沙漠的寂靜中,我聽見了曆史的回聲。
我寫下:
“這裡,沙與水擁抱,荒蕪與生機共舞。
每一粒沙都是奮鬥的見證,
每一滴水都是生命的奇跡。”
二、黃河金岸:大漠中的田園詩
離開沙坡頭,我沿著黃河岸走進中衛的田野。這裡的土地肥沃,水網縱橫,河套灌溉造就了一片片良田。村莊被大片葡萄園、玉米地、枸杞林包圍,空氣裡彌漫著泥土和果實的香甜。
我拜訪了當地的枸杞農場。主人馬大姐熱情地招待我,帶我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枸杞林間。她笑著說:“枸杞是我們的寶貝,每年豐收,能遠銷全國各地。”枸杞花小而繁密,紫色點綴在綠葉之間,像極了大漠中頑強綻放的希望。
我跟隨農夫們體驗了一把采摘的樂趣,雙手沾滿了泥土的芬芳。馬大姐告訴我,黃河水和沙漠的溫差,讓這裡的水果格外甜美。中衛的葡萄、蜜瓜、番茄、辣椒,在市場上都是搶手貨。
田埂邊,老人們三五成群坐在樹蔭下聊家常。孩子們在渠邊嬉戲,牛羊在河灘悠然覓食。我感受到這裡生活的安詳和踏實。
我寫下:
“金色沙漠的儘頭,
有一條河在唱歌,
她用甘甜的水,把生命寫成田園詩。”
三、絲路邊關:中衛的曆史與驛站
中衛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東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古城牆、驛站、烽火台,見證著無數商隊、旅人的往來。
我在中衛古城徘徊,撫摸著曆經風雨的城磚。牆頭的箭垛上長滿苔蘚,城門樓依稀可見當年的雄姿。導遊指著遠處的古道說,這裡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驛站,商隊的駝鈴聲曾在此回響。
我在一家老茶館裡,遇到幾位熱情的老人。他們一邊泡茶一邊回憶著祖輩的往事:有人當過駝隊向導,有人做過邊貿小販,有人曾在烽火台守夜。老人們的故事裡,有金戈鐵馬的邊塞風雲,也有絲路客商的榮辱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