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吳先生不僅醫術高超,文采也斐然,短短幾句就道儘人生百態,這既不像詩,也不像賦……"
“這叫詞,可以看成是有韻律的賦。”吳巨解釋道。
“是你自己創作的嗎?”
“沒錯。”吳巨乾脆地承認。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湘夫人低聲念叨著,眼神中映著月光,閃爍不定。
她轉頭看向吳巨,正準備開口,卻被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打斷。
“這麼晚了,你們怎麼還不回去睡覺,在這兒做什麼?”
這是公孫全的聲音。
吳巨和湘夫人回頭一看,發現他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
“吳兄剛才所作的……詞?那詞我聽得一清二楚,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寫得真好!如果吳兄去臨淄,去江南,或者加入儒家,定會被文人雅士推崇備至。這種詞的形式比詩更加豐富,比賦更有韻律,必然會讓七國的學者趨之若鶩!”
公孫全雖然看起來醉醺醺的,但他的話卻是最中肯的,發自內心。
湘夫人沒想到公孫全會突然出現,嚇得一跳,差點從亭邊跌進池塘裡。
幸好吳巨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公孫全挑挑眉,可能是真的喝多了,說道:“兩位孤男寡女……”
“住口!”
吳巨立刻打斷了他,翻了個白眼。
“趕緊回去睡覺吧,聽你說話我都頭疼。”吳巨說道。
他的語氣直白,毫無顧忌,因為公孫全也不是個講究禮節的人。剛才兩人在席間喝了點酒,吳巨還算清醒,而公孫全已經醉得不行了。
說完,吳巨站起身,對公孫全和湘夫人點了點頭,大步離去。
湘夫人隨後離開,不過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公孫全撓撓頭,也走了。
……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小路上響起了吳巨比喝醉還要瘋狂的聲音,把剛睡下的鳥獸都驚醒了。
他並沒有醉,也沒有瘋,隻是今天的微醺讓他壓抑已久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大半夜在這裡鬼哭狼嚎的,有沒有素質?!”遠處的宿舍傳來了抱怨聲。
“我是吳巨!”吳巨扯開嗓門喊了一聲。
第18章與蘇長老夜談大清早見韓非
吳巨回到自己的小院,門口隱約見到一人影。
“蘇長老?”吳巨疑惑地問道。
“進去再說。”蘇長老回應。
吳巨點頭,推開門,兩人一同進入小院。
從蘇長老的狀態可以看出,他雖清醒但明顯有些醉意。
於是吳巨從房裡找了幾味藥材,煮了一壺解酒的藥茶。
兩人對坐下來。
“因為你講解陰陽五行之理,道家與陰陽家似乎都認可你,宴會上青盧子還大力誇讚你。無論是授課還是人工心肺複蘇術,今在百家使者麵前風光無限啊。”
蘇長老端著茶杯緩緩說道。
“過獎了。”吳巨微微一笑。
“在我麵前不必謙虛,這是值得高興的事。”蘇長老隨性地擺了擺手。
“我到後山時,他們三位師叔對你說了些什麼我不知道,但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你彆放在心上。”
蘇長老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宴會上你也看到了,他們三人並非惡人,儘管之前情緒激動,也隻是因為你的授課理念與他們畢生追求的化繁為簡相衝突罷了。”
“放心吧,他們什麼都沒說,隻是被魏煥誤導了。”吳巨說道。
“嗯。”
蘇長老點點頭,忽然調整坐姿,皺眉問:“你今日一邊講解陰陽五行,一邊提出人工心肺複蘇術,這讓我很困惑。”
“為何如此?”
“你是想返簡為繁,還是化繁為簡?”蘇長老追問。
吳巨沉默片刻。
這個問題他很久以前便思考過,
但當時並不是從繁簡的角度考慮,而是反思自己成為醫家魁首後該如何改革醫家?
今日的事情讓吳巨有了新的領悟。
“繁與簡,並不一定矛盾。”吳巨答道。
“怎麼說?”
蘇長老一臉不解。
“沒什麼。”
吳巨搖頭,“關於繁簡之事,我已有計劃,很快就會推行,蘇長老可以拭目以待。”
蘇長老微微頷首,沒有繼續追問。
“昨日百家之人齊聚後山之事……”吳巨開口問道。
“這事與我無關。”蘇長老直言不諱。
聽聞此言,吳巨陷入沉思。
百家眾人的突然齊聚後山,怎麼看都不像是偶然。若此事並非出自蘇長老之手,那會是誰?
吳巨輕撫下巴。
在後山時,公孫全說是去賞景。然而,宴飲間公孫全醉酒時,吳巨試探性地詢問,得到的回答卻是隨口應付。公孫全坦言,他隻是看到眾人往後山而去,才跟著過來的。
這更讓人疑惑了。難道真是因為百家之中某人無意之舉,引發了後續連鎖反應,才讓這麼多人聚集於此?
吳巨百思不得其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無論如何,百家的到來暫時終止了魏煥的鬨劇,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具體是誰促成的並不重要。
吳巨和蘇長老默默喝茶,誰也沒多說話。
片刻後,吳巨說道:“昨夜魏煥在百家麵前顏麵儘失,恐怕不會就此罷休。”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且看他還能耍出什麼花招。”蘇長老放下茶杯,站起身舒展身體。
“有您這句話,我就安心了。”吳巨也站起,露出笑容。
“回房休息吧,早點歇息。”
一杯醒酒茶讓蘇長老清醒許多,他邁步走向門外。
“您慢走。”
吳巨送蘇長老至院門口,目送他離去。
夜色漸深,或許是微醺的影響,吳巨很快進入了夢鄉。
……
次日清晨,旭日東升。
吳巨梳洗完畢,打著哈欠打開院門。
“!”他被嚇得一激靈。
門前竟蹲著一人。
“韓非?”吳巨認出了來者。
“吳兄。”韓非起身,目光灼熱地注視著吳巨。
“一大早就蹲在這裡,你這是要乾什麼?”吳巨滿腹疑問。
“吳兄昨夜可是寫了一首詞?”韓非急切地反問。
“是的。”吳巨點頭確認。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韓非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
“韓兄怎會知曉此詞?”吳巨滿臉疑惑。
“今日清晨,岐山上已儘人皆知,大家都在議論昨晚魁首酒醉詩興大發,我們儒家對此研究良久,特意派我前來請教!”韓非拱手說道。
“請教?請教什麼?”吳巨帶著滿腹疑問將韓非引入小院。
吳巨引韓非入室,煮茶相待,兩人對麵而坐。
“此詞體裁究竟如何?與詩、賦有何不同?”韓非率先發問。
“有何不同……”吳巨沉思片刻,“詞分上下闋,需配樂演唱,用字嚴謹,講究平仄、四聲、陰陽等。”
吳巨侃侃而談,將自己的學識儘數傳授。
韓非聽罷,略顯驚訝:“未曾料到吳兄對詞已有如此見解。”
吳巨微笑不語,心中暗自向蘇軾、柳永、辛棄疾等先賢致歉。
“此詞較詩更為豐富,辭藻華麗,比賦更具韻律,實為難得。”韓非由衷讚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單以賦解讀這幾句,已令人回味無窮!”
“原以為你身為荀師之徒,對詩詞之道興趣不大。”吳巨調侃道。
韓非一怔,隨即苦笑:“吳兄莫要把家師想得太另類。”